伏天的确立及养生策略
伏天,又称为三伏天,标志着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段。“三庚数头伏”,揭示了确立初伏的准则。庚日作为天干的一部分,每隔十天出现一次,因此今年的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便标志着入伏的开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每年的入伏日期都会有所变化。
那么,在伏天期间,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
对于虚寒性腹泻的病人,可以尝试二姜猪肚汤,这是一种无需中药配伍的滋补养身疗法。制作时,先将猪肚用醋泡去腥,然后洗净切丝,加入干姜、良姜、草果一起煮熟,最后放入食盐空腹食用。足浴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养生方式,能刺激经络,充实身体阳气,驱散体内寒凝之气。但需要注意,严重心肌梗死、皮肤破损或高血压患者不宜足浴,饭前、饭后30分钟也不宜足浴。
在伏天,人们应该避免贪凉,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在食物方面,由于天气炎热,出汗较多,不适合吃得过于荤腥油腻,三分荤七分素较为合理。应多吃苦味食物,如苦菊、芹菜等,这些食物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理作用。“去火”也是三伏天养生的关键,绿豆、苦瓜、西红柿等食物都是上佳选择。
至于头伏期间的饮食习俗,各地有所不同。在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是一种传统。民间认为,三伏天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需适当补充营养,而鸡肉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炖鸡时可加入生姜,有助于调节人体温差,起到去湿强身的作用。吃火腿、饺子、馄饨、羊肉等也是部分地区头伏的传统习俗。这些食物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增进食欲,帮助人们度过炎热的夏季。
伏天养生既要注重饮食调养,也要注重生活起居,只有全面兼顾,才能健康度过这段炎热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