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位铁帽子王结局是什么 他们的爵位传了
清朝的“铁帽子王”:世袭罔替的王爵及其传承脉络
今天,风趣网小编带大家领略清朝独特的“铁帽子王”制度,深入了解这一制度背后的三大特权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在清朝,有一种特殊的王爵,被称为“铁帽子王”。这种王爵的特权和待遇远超一般的亲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世袭罔替,无论多少代,爵位不会降低;其二,俸禄优厚,岁俸银高达一万两,禄米一万斛;其三,赐予专门的王府,即铁帽子王府。
清朝共有十二位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清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因功勋卓绝而享有世袭罔替的殊荣,并获得了配享太庙的荣誉。剩下的四位则是在清朝中后期因立功而被恩封。那么这十二位铁帽子王的命运如何呢?他们的爵位又传了多少世呢?
让我们一探究竟。
和硕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的次子,是清初“四大贝勒”之首。他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图鲁”。代善不仅拥护努尔哈赤即位,还因其卓越功勋被封为和硕礼亲王。因年事已高、地位崇高而遭打压。代善病逝后,礼亲王爵位共传了十世。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的侄儿。他从小生活在宫中,与努尔哈赤诸子感情深厚。济尔哈朗跟随努尔哈赤四处征战,因军功被封为和硕贝勒。他去世后,郑亲王爵位共传了十世。
睿亲王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智勇双全。他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最终放弃皇位,拥护顺治即位并成为摄政王。多尔衮虽在途中去世,但其子仍被恢复封号并配享太庙。睿亲王共传了十一世。
豫亲王多铎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尔衮同母弟,同样战功赫赫。他曾在战争中破扬州、杀敌军将领、攻克南京并俘获南明弘光帝。因天花去世时年仅36岁,但其子仍被定为铁帽子王并配享太庙。豫亲王共传了九世。
还有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等人也都是清朝的铁帽子王。他们或因其卓越的战功、或因其对朝廷的忠诚、或因其家族的影响力而获得了这一殊荣。然而随着清朝末年的变革和民国的建立,这些铁帽子王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清朝的“铁帽子王”制度体现了朝廷对特定宗室的优待和认可,同时也反映了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历史变迁。这些铁帽子王的故事和经历无疑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希望通过今天的文章,大家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历史制度背后的故事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