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宇宙的性质可以由最小星系决定

考古学家 2025-06-17 03:05www.178959.com奇闻奇事

在模拟图像中,我们得以一窥宇宙宏观结构,气体以丝状和团状分布,犹如星云中的生命脉络。那些被星系紫外光加热的红色区域,如同宇宙中的繁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个宏大的宇宙,年龄约7亿岁,其视野跨度达到惊人的40万光年。

人类对于早期宇宙的从未停止,尤其是大爆炸之后的情景。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圣地亚哥超级计算机中心的研究团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发现。他们指出,早期宇宙的特性或许就隐藏在那些微小星系之中。相关论文已在《皇家天文学会月评》杂志上发布。

在大爆炸之后的初期,整个宇宙处于离子化状态,氢气被电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逐渐冷却,电子和质子开始结合形成中性的氢原子。冷却后的气体凝聚成宇宙第一代恒星。在大爆炸后的数百万年里,宇宙是一个神秘的“黑暗时代”,我们对它的进化知之甚少。

但当宇宙步入大约10亿岁的年纪时,它再次经历了离子化的过程。那时,在它仅有两亿岁的时候,恒星发出的紫外线辐射将氢分子分解为电子和质子,这一过程持续了大约八亿年。这个“再离子化时代”标志着宇宙气体的一次重大变化,至今已经历超过120亿年的历史。

关于哪种星系在这一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天文学家们一直存在分歧。大部分人认为是大星系发挥了主导作用。这项新研究却向我们展示了那些被忽视的微小星系的巨大作用。这些星系的质量比银河系小上千倍,体积小了约三十倍。但是它们却在“再离子化”过程中贡献了三分之一的紫外线辐射。在以往的中,这些小“矮”星系常常被我们忽视,普遍认为它们无法孕育恒星。但现在看来,这些矮星系在大爆炸后的大约五亿年内便孕育出恒星。它们虽小但数量众多,对宇宙的演变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佐治亚理工大学的约翰·维斯教授指出:“这些星系的贡献是无法忽略的。”它们对于宇宙的再离子化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为我们揭示了早期宇宙的演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59.com 奇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奇事,奇闻怪谈,奇秀网,奇闻异事,灵异事件,未解之谜,猎奇八卦,历史解密,科学探索,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