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狼藉的奸臣鲜于仲通,杜甫为何写诗赞美他

考古学家 2025-06-17 23:33www.178959.com奇闻奇事

在历史长河中,杜甫这一名字无疑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今天,我们将跟随风趣网一起,走进他的世界,深入了解他与名将鲜于仲通之间的故事。

杜甫的一生历经风雨波折,与时代紧密相连。他胸怀壮志,但面对动荡不安的国家现实,常常报国无门。他的仕途生涯坎坷,有时甚至温饱都成问题。即便身处困境,杜甫依然心系祖国,“位卑未敢忘忧国”是他的真实写照。他清白立身,讲究气节,但在现实面前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为了跻身仕途,实现抱负,也给家人一个安定的生活,他不得不向权贵献上诗歌。这其中就包括了唐朝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

鲜于仲通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早年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在官场中他却表现得平庸无奇,长期得不到升迁。尽管他治国理政的才能一般,但却擅长钻营和揣测上意。在唐玄宗逐渐沉溺于享乐、杨贵妃得宠的背景下,鲜于仲通看到了机会。

他知道杨贵妃家族中有一位族兄在四川穷困潦倒,便抓住这一机会,经常资助他,并为他打通关系,谋得官职。接着,鲜于仲通又向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推荐杨国忠,建议让杨国忠去长安与杨贵妃相会。杨贵妃为了扩大家族势力,对杨国忠大力提携,最终使他成为宰相。

鲜于仲通因为与杨国忠的亲密关系而得到提拔,最终成为剑南节度使的高官。然而他在治国用兵方面的无能却远胜于他的关系学才华。他在任期间为了巴结逢迎杨贵妃兄妹不惜血本,成为唐朝的奸臣之一。他的声名狼藉在唐朝广为流传。

天宝十年,鲜于仲通带兵出征却大败而归,六万士兵损失惨重。但因为背后有杨国忠的支持,他并未受到惩罚,反而得以转任京兆尹一职。

杜甫为了谋求官职费尽心思奔波在长安的达官显贵之间。鲜于仲通的显赫地位自然也成为杜甫的目标之一。他专门写了一首诗《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来献给鲜于仲通表达赞美之情并希望能得到提携。在这首诗中杜甫不惜笔墨对鲜于仲通的才华大加赞美言辞间流露出许多辛酸与无奈。了解杜甫的更多事迹和作品请阅读《杜甫选集》。

堂堂诗圣为了五斗米而折腰是杜甫的悲哀还是唐朝的悲哀呢?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59.com 奇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奇事,奇闻怪谈,奇秀网,奇闻异事,灵异事件,未解之谜,猎奇八卦,历史解密,科学探索,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