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真的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吗?真相是什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这场历史事件,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那就是安史之乱,这场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政治叛乱,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叛乱的发起者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因此得名“安史之乱”。
安禄山,大家耳熟能详,是一个体重虽达三百三十斤却能跳起优美的回旋舞的胖子,还是杨贵妃的养子。最终却被自己的儿子所杀害。而史思明,这位安史之乱的另一位始作俑者,却鲜为人知。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下这位史思明的故事。
在唐玄宗在位早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杜甫曾回忆这一时期:“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到了唐玄宗后期,宠爱杨贵妃,纵情声中,导致朝政大权旁落。
安史之乱爆发前,安禄山是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他于公元755年起兵十五万南下反唐,发动了安史之乱。史思明跟随安禄山一同叛乱。史思明原姓阿史那,名崒干,后赐名思明。他与安禄山是老乡,两人年少时便一起长大。成年后,他们关系依旧深厚。史思明骁勇善战、胸怀大志,一直是安禄山的得力干将。
在公元756年,叛军攻下洛阳后,安禄山称大帝并建立大燕国。他封史思明为范阳节度使,令其经略河北并占有十三郡、拥兵八万。史思明作为先锋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在公元757年他遭遇了失败,同年十月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杀害。安庆绪成为新的首领。
安禄山死后,史思明对安庆绪心生不服并想要自立门户。而安庆绪也对史思明心怀忌惮,毕竟他的军队战斗力极强。于是史思明假装向唐朝投降以麻痹对方。得知后唐朝大喜过望并封他为归义王兼范阳节度使。然而不久后史思明便重新反叛并在公元759年自立为帝并以大燕为国号自称应天并改范阳为燕京。
史思明称帝后得意洋洋却好景不长最终他走了安禄山的老路被自己的儿子身亡。同为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史思明之所以没有安禄山出名是因为安禄山是唐朝最大的节度使还是杨玉环的干儿子在唐朝名噪一时而相比之下史思明则是站在安禄山背后较为低调因此人们大多只知安禄山的事迹而不知史思明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