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之战中许褚救了曹操四次,避免了历史被改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霸主以其英勇无畏的斗志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从万千战场中崭露头角。特别是那潼关之战,堪称决定三国命运的关键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曹操四次陷入险境,每一次都因许褚的忠诚与勇猛而化险为夷。可以说,许褚的英勇救主,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
建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211年,曹操决心拿下关中这块宝地。关中的守将们不甘示弱,奋力抵抗,特别是以马超为首,率领十万兵马,在潼关一线拦截曹操的军队。曹操眼见军队受阻,亲自前往前线视察。他发现潼关地形险要,于是决定采用绕道策略,从黄河东岸到北岸再到西岸,再向南行进,以避开潼关的正面冲突。
曹操先派先锋部队在西岸稳固阵地,而后在闰八月开始全军渡黄河。当时有一种传统,主帅在撤退时应该留在岸边指挥,避免全军混乱。曹操便遵循这一传统,留在岸上指挥军队。当一批军队过后,马超便率领上万骑兵实行挤压式冲击,从黄河南岸一路往北曹操。
在箭雨如飞蝗般射向前方的危急时刻,曹操镇定自若,身边的弓箭乱飞,但许褚却心急如焚。他果断地架起曹操奔向船只,在混乱中安全上船。为了阻止其他士兵上船以保证船只的安全,许褚甚至砍断了他们的双手。
船行不久,船夫被射死,船只开始漂流。许褚一边用马鞍挡住射来的箭矢,一边划桨使船只从黄河南岸划到北岸,成功与大部队汇合。曹操的军队顺利绕过了潼关,来到马超的背后。面对曹操的兵力优势和策略布局,马超开始动摇,最终选择与曹操讲和。
曹操并未满足于此,他在谈判时巧妙地使用离间计。在双方主帅谈判时,马超曾想趁机生擒曹操。但当他看到许褚那魁梧的身材和强健的肌肉时,自知胜算不大,于是打消了念头。而曹操在与韩遂交谈时故意远离马超,回来后却对谈话内容守口如瓶,引发了马超的猜疑。最终,马超因人心散乱而在大决战中败给了曹操。
在整个潼关之战中,许褚救了曹操四次。他不仅在战场上勇猛无比,而且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极高的智慧和判断力。没有许褚的勇敢和智慧,曹操很可能早已丧命战场。他的忠诚和英勇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可以说,许褚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事迹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