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河洛大鼓有什么特点
河洛大鼓:流淌在河南的传统音乐艺术
河洛大鼓,这一源自河南偃师、兴于巩义的传统音乐艺术,如今在洛阳、孟津、登封等地仍然流传不息。它以说、唱为艺术表演手段,通过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一、表演形式与特点
河洛大鼓的表演形式灵活多样,不仅有舞台表演,也在村镇乡野间流传。一桌、数椅、一茶便可开书,演唱工具简单,主要包括书鼓、钢板、醒木、折扇等。其演唱方式有一人单唱和自拉自唱两种,每场书一般说三大段,每一段约一小时,称为一板书。
河洛大鼓最常见的表演形式为主唱者左手打钢板,右手敲击平鼓,另有乐师以坠胡伴奏。其演唱风格欢快活泼、气氛热烈,常在乡村庭院表演,与民众零距离接触,深受大家喜爱。
二、唱腔特色
河洛大鼓的唱腔属于板腔体,通过对节奏、速度的改变,形成不同的板式。其唱腔吸纳了河南地方各曲种的精华,融为一体,唱腔变化大,演唱风格新颖。道白质朴,情以感人,以语气传神,以动作喻势,气氛活跃,便于和听众交流感情。
三、主要乐器与经典曲目
河洛大鼓的主要乐器有书鼓、月牙板、鼓棰、坠琴等。其经典曲目丰富多样,从内容上讲,有劝家书、逗笑书、言情书等;从形式上论,有短篇书帽、中篇书段和长篇大书。这些曲目展现了河洛大鼓艺术的广泛性和深厚性。
四、流传现状
河洛大鼓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知名艺人,如第二代传人“说书状元”张天倍,第三代传人程文和等。随着电视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崛起,河洛大鼓的听众人数逐年下降,年轻人无人听更无人学。年事已高的老艺人大多已谢世,艺人数量减少至不到20人,并且大部分已不再从事表演活动。农村社会生活的改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得河洛大鼓的留存更为困难。
面对这一困境,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和支持这一传统艺术,让河洛大鼓这一传统音乐艺术在河南乃至全国继续流传下去。
河洛大鼓作为河南的传统音乐艺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应该珍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传承和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河洛大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