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临终前,为何没把徐州让给盟友袁术和公孙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遥远的岁月似乎已化为尘埃。但当我们提起“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似乎仍能感受到历史的深沉与神秘。今天,就跟随奇秘网一起走进这段故事,感受历史的魅力。
公元190年,随着一场迫使迁都长安的风云变幻,关东群雄为了各自的利益形成了两大联盟。一方是以曹操等人为首的联盟,另一方则是包括袁术、公孙瓒等人在内的势力。尽管这种结盟较为松散,但其中也不乏协同作战的例子。如孙坚在袁术的支持下跨江击刘表,曹操第一次东征徐州时,袁绍也曾派大将朱灵支援陶谦。历史的车轮驶入公元194年,曹操再次东征徐州。徐州刺史陶谦身患重病,命悬一线。他深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决定将徐州托付给合适的人选。在众多可能的候选人中,为何陶谦会选择将徐州托付给刘备而非盟友袁术和公孙瓒呢?让我们一同其中原因。首先来看公孙瓒。尽管公孙瓒在幽州有着强大的势力,甚至已经占据了整个幽州和青州的一部分,但由于冀州、兖州的阻隔,他无法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徐州。即便青州刺史田楷是他的嫡系部将,刘备也是由他举荐的,但在徐州问题上,公孙瓒实际上难以插手。再来看袁术。此时的袁术已经占据了扬州核心的九江郡,紧邻徐州的下邳国和广陵郡。如果陶谦将徐州托付给袁术,袁术肯定会欣然接受。这不仅要看陶谦的意愿,更要考虑徐州当地大族的意见。以陈登和糜竺为首的徐州大族深知袁术实力强大,如果由他入主徐州,他们的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因此他们并不希望陶谦将徐州交给袁术。那么刘备呢?作为汉室宗亲且素有贤名,刘备成为接手徐州的合适人选。而且他承诺善待陶谦的家人。对陈登和糜竺等徐州大族而言刘备虽是外来者但实力不强,他们需要外来者的支持来维持自己的地位。这样一来就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他们的利益。总的来说陶谦临终前决定谁能接手徐州的关键因素并非陶谦本人而是徐州当地大族的意愿。对陈登和糜竺而言刘备确实是最佳人选既符合汉室宗亲的身份又能保证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可谓一举两得。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而在这一场争夺中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神秘与生动仿佛每一个角色都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他们的命运等待着命运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