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扩张为什么总是向中原扩张 向西南或者西北
探索蜀汉疆域的扩张之路
你是否对蜀汉的扩张历程充满好奇?接下来,跟随风趣网小编的步伐,一起探寻这一历史话题的奥秘。
蜀汉政权并非不愿向西南或西北扩张,但在权衡性价比之后,这种扩张方式与北伐相比,显得并不那么划算。
要理解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真正的疆域。并非地图上那条清晰明确的分界线,而是实际可控或至少间接可控的地区。这种边界的维护,依赖于郡县和都护府的共同作用。郡县覆盖的地区,是朝廷实际能掌控的区域;而都护府则通过羁縻制在武力震慑的地区发挥作用。
仔细观察蜀汉政权的地图边界,我们会发现,对于西南和西北那些未能纳入的地区,蜀汉政权其实缺乏维系统治的基础。
蜀汉的西面是青藏高原,这片地区与中原王朝的交集,要等到隋唐时期才真正开始。蜀国人想要向西前进,需要穿越横断山脉及四川西部错综复杂的山地,古代没有川藏铁路,难度可想而知。
在古代社会,就有“行百里而阙上将军”的说法,更何况是穿越上述复杂地形,会给政权带来多大的财政负担呢?该区域长期被其他民族统治,与中原地区相安无事,但当地居民少有教化,难以认同一个稳定政权的管理。即使战胜,这些土著很可能继续逃往他处。
蜀汉西南的情况与西北相似。汉朝中期,中原王朝曾试图对西南用兵,但仅能维系一种脆弱的生态平衡。西汉如此,偏安一隅的蜀国更是如此。在路况恶劣的西北和西南用兵,需耗费大量资源且收益甚微。与攻略其他地区相比,这些地区的占领和统治成本高昂而收益有限。向西北或西南扩张是一种低性价比的选择。
相对应的扩张方式是继续北伐。在不少人眼中,诸葛亮的北伐导致蜀汉走向衰落,但这并不公平。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曾提出“跨有荆益”的战略设想,却因孙刘反目而瓦解。因刘备的夷陵兵败,蜀汉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此时诸葛亮的北伐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可树立正统形象;另一方面也是蜀国在国力不如人的情况下唯一的翻盘希望。相比之下,向西北或西南扩充领土容易被当地频频爆发的叛乱拖垮且收益有限。诸葛亮对南方的孟获采取点到即止的军事行动,目的在于稳定大后方不影响北伐大计。他并不像对待曹魏那样全力以赴。
蜀汉的扩张之路充满挑战与困境但北伐仍是其最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