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的创造之神——梵天 梵天简介
梵天——创造之神,智慧之源
导读:梵天,亦称为造书天、婆罗贺摩天、净天,是印度教中的创造之神,梵文字母的创制者。他在华人地区被俗称为四面佛,尽管在大乘佛教中并无此佛与佛像的存在。梵天与毗湿奴、湿婆并称为三主神,其坐骑为孔雀(或天鹅),配偶为智慧女神辩才天女,因此也被常认为是智慧之神。
在印度,梵天是一个极为重要却又鲜少被单独供奉的神祇。在几万座印度教寺庙中,供奉梵天的寺庙极为罕见。在拉贾斯坦邦的城镇普须卡,却有一座专门供奉梵天的地方。在印度,梵天大多与毗湿奴、湿婆合画在一起进行供奉。
随着佛教的兴起,梵天被吸纳为护法神之一。在南传佛教的东南亚,尤其是泰国,梵天得到了广泛的发挥。华人称之为四面佛,据说有保佑人间富贵吉祥的功能,拥有众多的信众。
梵天是一个仁慈无比、有求必应的神灵。在神话传说中,无论是神、魔、人,只要向他许愿,他都会应允。例如,湿婆曾向梵天请求协助寻找格涅沙的头颅下落。梵天指引湿婆寻找路上第一个且头朝北方的生物来代替格涅沙的首级。于是,湿婆派遣他的天将四处寻找,发现一只正好头朝北方的垂死大象,取下象头装到男孩身上后,格涅沙便复活成为象头神。魔王黑冉亚卡西普向梵天许愿后,梵天应允了他的愿望,从此整个世界都被魔王统治。但最终由毗湿奴化身为人狮那罗辛哈击败魔王,恢复了世界的和平。
在宇宙创造之初,梵天不仅创造了十一位生主和人类祖先,据《摩奴法典》,这十一位生主分别是Marici、Atri等。他还创造了七位圣哲(Saptarishi),共同协助宇宙之创造。由于这些生主和圣哲都是从梵天的精神而非肉体中诞生的生命体,因此他们被称为“心灵之子”。这些神话传说和故事展现了梵天的力量和智慧在宇宙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他在印度教文化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许多信徒寻求智慧、庇护和灵感的源泉之一。无论是在印度还是东南亚的广大信众中,梵天都作为一个仁慈而强大的神灵被敬仰和崇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