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游记月光下,一个人安静地走
在杭州汽车东站,我提着行李,手中紧握一本《中国古镇游》。车票被小心翼翼地夹在书的第132页。这本书,看似普通,却承载着我的目的地——乌镇。
踏入乌镇,映入眼帘的是如诗如画的夜景。我在乌镇的一天一夜里,似乎并未踏足书中描绘的那些名胜古迹。除了裕生馆的美食、通安客栈的温馨,还有邵明书院的知识和锦堂会所的艺术氛围,我似乎并未真正走进书里的乌镇。甚至在叙昌酱园等待用餐时,我深感这本书在我手中似乎无用武之地。在当地的宴席上,我只能现炒从书中略知一二的知识与当地的景区经理交谈,结果还闹出了关于乌镇因民宿墙面涂有黑色涂料而得名的笑话。显然,我连乌将军庙都未曾踏足。
在乌镇,我还是做了两件别人未曾尝试过的事情。一是品尝了一瓶三白酒,因为当时席上无人敢于尝试;二是我在那一刻,让自己变成了乌镇的一部分。
平时的我们总是处于喧嚣之中,不停地说话、唱歌,或是沉迷于各种娱乐和追求中,以此逃避内心的孤独。但在乌镇的那个晚上,我选择沉默地走着,沿着空无一人的街道,感受自己的脚步声和河水的流动。从朋友的屋里出来,夜里两点,我沿着乌镇邮局和半条青石板路回到自己的卧榻。屋里的喧嚣在一门之隔外瞬间恢复平静。就像民宿里的天壤之别,清代民居建筑风韵中包裹的是现代生活的便利。我在灯下慢慢踱步在青石板上,仿佛整座城都是我的,我也成了这里的一部分。我感受到自己与这座古城的融合,即使是一座空城,也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有人说乌镇虽美但只是一座陈列遗物的空城。当我沉浸在乌镇的静谧之中,感受到自己与这里的融合,我意识到空城只是我们平常分心的习惯所带来的误解。其实,静就是乌镇的特色。一个地方并不在于原住民的喧闹,而在于在这样的静里,你不得不再分心,只能成为乌镇的一部分,甚至感觉这条街、这个乌镇就是你时,你便无法感觉到这是一座空城了。在这个夜晚,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