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艳寇白门青楼女子万金赎男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名为寇白门的女子,字白门,是明末清初的佳人之一。她的名字如同她的性格一般独特鲜明,娟娟静美而又不失跌宕风流。在《板桥杂记》中,我们得以窥见她的生活片段。她擅长吟诗作画,兰花的韵味在她的笔下更是得以完美展现。她为人单纯不圆滑的性格也决定了她在婚恋上的悲剧。
在那个暮春的季节里,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来到钞库街寇家,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斯文有礼、温柔亲切,因此当提出婚娶时,寇白门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年秋夜,17岁的寇白门浓妆重彩地登上了花轿,迎来了盛大的婚礼。金陵的风俗要求乐籍女子脱籍从良或婚娶必须在夜间进行,朱国弼为了显示威风和隆重,特派士兵沿途肃立,成为明代南京最大的一次迎亲场面。
朱国弼实际上是一个圆滑狡黠的官僚。他迎娶寇白门只是一时的需要。数月后,他的儇薄寡情便逐渐暴露无遗。他将寇白门丢在一边,依旧在章台柳巷间走马。
清军南下后,朱国弼投降了。不久之后,他全家被软禁在京师的府邸中。朱氏欲将包括寇白门在内的歌姬婢女一起卖掉。在这关键时刻,寇白门对朱氏说:“若卖妾所得不过数百金……若使妾南归,一月之间当得万金以报公。”朱氏经过深思熟虑后答应了她的请求。寇白门带着婢女斗儿回到金陵。在旧院姐妹的帮助下,她筹集了巨额资金将朱国弼赎释出来。然而此时的朱氏已无法再续前缘。寇氏拒绝了他重圆好梦的请求并说:“当年你用银子赎我脱籍,如今我也用银子将你赎回。”至此这段情缘得以终结。
回到金陵后寇氏成为人称之女侠的人物。她筑园亭、结宾客与文人骚客往来频繁把酒言欢或歌或哭感叹时光荏苒、美人迟暮的忧伤。然而命运多舛她又从扬州某孝廉后因不得志再次回到金陵却不幸流落乐籍并最终病逝于此地当时文坛祭酒的东林领袖曾作诗《寇白门》来纪念这位传奇女子:“丛残红粉念君恩女侠谁知寇白门?黄土盖棺心未死香丸一缕是芳魂。”这位传奇女子的故事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一段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