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我国地级城市新生商事主体回暖迹象明显
全国营商环境热度报告揭示新生商事主体强劲回暖迹象
新华社报道,近日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发布的《全国地级市营商环境热力指数报告》如同一股春风,给全国的经济领域带来了积极的信息。报告以全国261个地级市为样本,深入挖掘了营商环境的热度与活力。
报告基于媒体及社会的高度关注,从政策支持度、社会聚焦度、企业吸引度、市场成长度四个维度,梳理分析了今年前三季度的相关数据,揭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营商环境画卷。数据显示,全国新生的商事主体展现出了强劲的回暖迹象。今年2月,初春的寒意尚未消退,地级市新注册企业数量虽创下了三年来的单月最低值,仅有13.14万家,然而短短两个月后,这一数字迅速反弹至80.57万家,同比增长高达11%,这一增速令人振奋。
与此地级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等指标也呈现出明显的回暖态势。今年上半年,超过百个城市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在多个城市实现了回升。这一系列的积极数据,无不透露出我国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和经济的强劲活力。
报告中还提到,今年前三季度,地级市官网公布的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文件高达3600多份。这些政策文件中,“扶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等关键词热度高涨,反映出对于企业发展的关切与支持。“减租降税”、“缓缴社保”、“贷款贴息”等政策的关注度也居高不下,成为助力企业复苏的强心剂。在疫情下城市经济复苏的进程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以及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关注度也相应提升。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赵健表示,这份报告以全新的视角观察了疫情背景下的城市复苏与活力,揭示了城市经济复苏与营商环境建设的相互促进关系。他强调,营商环境的优化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传播,这对于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份报告的数据和分析,无疑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信心与活力。全国各地方和企业应深入理解报告的内涵,共同推动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更强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