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共排出120名留美幼童,为何后来只有94名被
你是否了解清朝留美幼童的故事?今天,我将为你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为你带来深入的解读。
清朝末期,历经两次战争的洗礼,统治阶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复兴,一个独特的提议应运而生:派遣幼童赴美国留学。这个决定背后的博弈十分激烈,同意意味着接纳西方文化的涌入,而拒绝则可能让清朝迅速走向末路。最终,在李鸿章等人的坚持下,清朝做出了重大的决策。
在容闳的引领下,清廷严格选拔了首批30名幼童,他们于1872年从上海出发,踏上了前往美国的征程。在这群孩子中,詹天佑、邓士聪、蔡绍基等人的名字熠熠生辉。那时,他们大多只有十二三岁,出身贫寒。尽管朝廷承诺每年支付巨额的扶助金以确保他们完成学业,但在很多人眼中,美国是一片未知的蛮夷之地。他们的健康与学习状况将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努力。
1873年,经过对第一批赴美学生的考核后,清廷看到了成果并继续派遣第二批幼童赴美国留学。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七名学生选择自费前往,他们大多是官二代或富家子弟。例如后来的海军元帅蔡廷干、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以及铁路工程师梁普时等人都在这一批次中。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清廷持续派遣留学生赴美,总计达到了惊人的120人。慈禧和清廷期望他们学成归国为国家效力。由于种种原因,这批留学生因不适应异国文化和纪律问题在1881年被召回。令人好奇的是,这其中的去向究竟如何?事实上,由于条件艰苦,部分幼童因病离世或早因违纪被遣返。剩下的则是那些决心完成学业、执意不归的学子们。
在这些留学生中,詹天佑和欧阳庚是少数成功完成学业的人。而李恩富和陆永泉在被召回后选择重返美国自费完成学业。究竟有多少人成功考入了大学?他们又都进入了哪些学校呢?据不完全统计,在朝廷未召回这批留学幼童之前,已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成功考入了美国的知名学府。其中耶鲁大学录取了最多的学生达到22人,紧随其后的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各有数人进入哈佛大学的学生也有一人。这些学生在美国的求学之路充满了艰辛与奋斗他们的故事至今仍然令人钦佩和感动。尤其是詹天佑年仅十二岁便踏上了赴美留学的征程经过六年的苦学深造他成功考入耶鲁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学成归国后他凭借所学修建了我国第一条京张铁路至今仍在运行见证着我国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