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环保督察:湿地保护政策体系不健全 损毁破坏时有发生
中央环保督察聚焦湿地保护:政策体系待完善,察汗淖尔生态退化成焦点
近日,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完成了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督察试点进驻工作,双方共同发现,我国湿地保护政策体系存在系统性、操作性、约束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察汗淖尔湿地,其生态退化现象尤为突出,反映出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面临的挑战。
督察组以察汗淖尔生态退化问题为例,指出目前湿地保护规定散见于各类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中,存在罚则不明确、湿地损毁破坏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惩处的情况。针对此问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下简称国家林草局)党组表示将积极推动国家层面湿地立法,完善配套政策制度体系。
察汗淖尔位于河北与内蒙古交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该湿地水面大幅萎缩,生态退化问题日益严重。农业灌溉等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导致察汗淖尔水面面积逐步缩减,湖泊的湖底全部裸露出来,只在夏季雨水频繁时才能形成小范围水面。
督察指出,造成察汗淖尔生态退化的原因固然有多方面因素,但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国家林草局在湿地保护管理方面同样存在问题和不足。首先是湿地保护政策体系不完善、不健全,不能满足当前湿地保护修复的形势和需要。由于政策体系不健全,一些地方对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作为不够,湿地损毁破坏问题时有发生。这也成为造成察汗淖尔湿地萎缩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综合统筹、监督指导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林草局党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专题研究。他们表示将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推动国家层面湿地立法及完善配套政策制度体系。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指导地方做好相关规划落地实施。对于察汗淖尔湿地的保护,他们提出建立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协调蒙冀共同保护以提高整体保护成效。还将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并压实工作责任。
国家林草局还将运用现代化监督管理技术加强湿地监督管理工作。他们表示将不仅仅依靠专项行动、媒体发现和群众举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还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及时发现湿地的动态变化情况。同时建立湿地保护成效奖惩、约谈和湿地利用预警等机制以进一步推动湿地的保护工作。这一系列的措施旨在确保我国湿地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