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描绘了一种神秘的符号——守宫砂。这个朱砂标记,象征着小龙女的童贞。一旦失去童贞,这个印记便会消失。这种传统习俗,早在古代便广泛流传。
那么,守宫砂验证童贞的说法究竟从何而来呢?
据东晋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守宫砂的起源与壁虎有关。书中写道,将壁虎养在器皿中,喂食朱砂,当壁虎体内朱砂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捣碎其身体,将其涂抹在女子的肢体上。这种朱砂印记终身不灭,除非女子经历了房事,才会消失。壁虎也被称为守宫。但实际上,据历史记载,汉武帝时期并没有这种验证童贞的方法。
那么,古人是否真的相信守宫砂能验证女子的贞洁呢?实际上,在唐朝以前,人们对妇女的贞洁观念并没有严格的道德约束。随着宋朝理学的建立,一些笔记小说和市井言谈开始公开讨论女子的贞洁问题,但守宫砂验证贞洁的说法更多的是以讹传讹,古人并不真正相信。
从生活经验来看,守宫砂的涂抹方式要么容易消失,要么则无法消除朱砂印记。宋朝时曾发生的一起“守宫砂冤案”便是例证。古代官府设有专门负责验童贞的稳婆。如果守宫砂真的能够验证童贞,那么新娘只需在婆家面前展示即可,无需官府设立这一职业。
实际上,守宫原本是指壁虎。古人将房子称为“宫”,壁虎常在屋壁间活动,所以叫做守宫。《汉书》中,汉武帝曾让众大臣猜测盂下之物,东方朔便说那是守宫或蜥蜴。可见,守宫砂的真正用途并不是用来验证女子的童贞。它更多的是女性在宫廷中的一种标记,或者如女士戴戒指那样,是一种身份或未婚状态的象征。
随着历史的演变,守宫砂逐渐成为了女子终生不嫁的一种标志。例如,在乱世中,一位名叫何玉凤的女子为躲避权臣迫害,刺破手臂点上“守宫砂”,遇到媒婆提亲时,她便会捋起衣袖展示“守宫砂”,表明自己终身不嫁的决心。
守宫砂的真正含义和用途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被颠倒和误解。它并非验证女子童贞的可靠方法,而更多是一种文化、传统和身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