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红绿灯”而不是其他颜色
追溯交通灯的起源,我们不得不提到那个遥远的年代——1868年。这一年,在繁华的英国伦敦街头,出现了最早的交通灯。那时,交通灯还十分简陋,仅有红、绿两色,由煤气信号灯构成。它的变化依赖于一名手持长杆的警察拉动皮带进行操控。此后,又在信号灯的中心安装了煤气灯罩,通过交替放置红、绿玻璃来遮挡光线。这种煤气交通灯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时常会发生突然爆炸,一次不幸的事故更夺去了一名警察的生命。交通灯一度被废除。直到1914年,电气信号灯的出现才重新点燃了交通灯的曙光。随后的改良中,又增加了一盏黄色的灯,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信号系统:红灯代表停止,黄灯代表警示,绿灯则代表通行无阻。那么为何交通灯会选择红、黄、绿这三种颜色呢?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人的视觉机能结构与心理反应决定了我们对颜色的感知方式。视网膜中的杆状细胞对黄色光特别敏感,而三种锥状细胞则分别对红、绿及蓝光最为敏感。这种独特的视觉结构使得红色和绿色的区分变得轻而易举。虽然黄色和蓝色也易于区分,但因为眼球对蓝光敏感的感光细胞较少,所以在颜色分辨上,红、绿色的组合无疑是最优选择。以颜色表达不同的情感或信息时,红色通常代表热烈或危险,黄色则代表警告或注意,绿色则传递着安静与安全的信息。
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即使在空气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也容易被观察到。这是基于光学原理的选择:红色光的波长较长,能够穿透空气的能力更强,相较于其他信号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红色被选为禁止通行的信号。黄色光的波长也相对较长,穿透空气的能力较强,所以被用作警告的信号。绿所以被选为通告信号,是因为它与红色的区别最大,易于分辨且显示距离较远。这些颜色在交通信号灯中的应用确保了驾驶员能够清晰、准确地接收到信号指令,从而保障交通的安全与顺畅。
从最初的煤气信号灯到如今的电气信号灯,交通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在推动交通事业的进步,而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运用更是科学与智慧的结晶。它们不仅是交通信号的指示者,更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