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天文学家揭开黑洞克服离心力吞噬气体之谜
揭开黑洞的神秘面纱:美国天文学家的新发现
在浩渺的宇宙之中,那些位于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这些神秘的天体物理学巨兽如何运作,如何吞噬周围的气体,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最近,美国的天文学家们借助电脑模型,开始逐渐揭开这一神秘过程的背后真相。
据《连线》杂志报道,超大质量黑洞的存在,会对其周围的物质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在研究中,两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学家菲利普·霍普金斯和艾略特·奎塔特为我们详细阐述了这一过程。他们创建的电脑模型成功模拟了恒星如何将气体引向星系中心,进而靠近黑洞,并最终被黑洞吞噬的过程。
这些超大质量黑洞虽然强大,但在吞噬周围物质时却面临一个难题:围绕黑洞快速旋转的气体拥有巨大的角动量,产生的离心力会抵抗黑洞的吞噬。在霍普金斯和奎塔特的模型中,他们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当气体和恒星形成两个相互独立、倾向一侧的圆盘时,这些圆盘偏离黑洞的中心地带。这种结构使得恒星可以对气体产生拖拽作用,减缓气体的回转运动,使其更容易接近黑洞。
这个理论模型的成功构建纯粹是理论推导的结果。霍普金斯和奎塔特指出,观测者已经在多个拥有超大质量黑洞的星系中心发现了这种倾向一侧的圆盘的存在证据。这种圆盘由年代久远的恒星构成,这些恒星形成的圆盘在早期帮助驱动气体向黑洞方向移动。这种有趣的发现被美国国家光学天文台的托德·劳尔称为“更常见机制的解释”,这一结果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为超大黑洞的活动提供燃料。
这项研究的另一个引人关注的地方在于它揭示了大型黑洞和小型黑洞在能量学和燃料供应机制上的共通之处。偏离星系中心的恒星圆盘之所以难以观测到,是因为它们距离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璀璨焰火相对较近。霍普金斯表示,未来探测这类恒星圆盘可能会成为寻找尚未发现的超大质量黑洞的新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测手段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研究将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新的发现。这个神秘的黑洞世界正逐渐向我们揭开它的面纱,让我们期待更多的未知和奇迹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