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浃背是什么意思
炎炎夏日,你是否曾在烈日下汗流满面,汗水湿透了衣裳,此刻的你或许最能体会“汗流浃背”这个成语所描述的情景。那么,究竟“汗流浃背”是何意思呢?
“汗流浃背”这个汉语成语,读音如“hàn liú jiā bèi”。它形象地描绘了汗水从身体每一个部位流出,湿透整个背部的情况。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极度恐惧或羞愧时的状态,就像我们在极度紧张或愧疚时,汗水会从额头、鼻尖、手掌等各个部位冒出,湿透衣物。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想象一下,在史书中记载的古代,陈丞相家族中的某人在深感愧疚或惶恐时,汗水从额头流下,沾湿了背后的衣裳。这种场景被记录在历史中,流传至今,成为了我们口中的“汗流浃背”。同样地,南朝的宋书也有类似记载:“范烨·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这进一步证明了“汗流浃背”这个成语的历史渊源。
除了描述恐惧或羞愧的状态,“汗流浃背”也可以用来形容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劳动或运动时,大量出汗的情形。例如,在炎热的夏日里,工人们在车间辛勤劳作,或者在训练室汗流浃背地训练,这都是对“汗流浃背”这个成语的真实写照。
近义词如“汗如雨下”,形象地描绘了汗水像雨点一样落下的情景,强调了出汗的量和速度。反义词如“冷静冷静”,则完全相反,形容人处于非常平静、毫无汗意的状态。
“汗流浃背”这个成语不仅仅是描述一种身体反应,更是一种情感表达。它反映了人的紧张、恐惧或羞愧的情绪状态,同时也描述了人在高温环境下劳作的辛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有可能遇到让自己“汗流浃背”的时刻。无论是哪种情境,“汗流浃背”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真实写照。当我们再次使用这个词时,请记得它的出处和它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