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每回概括50字
这是一部描绘了古代社会风貌与人性百态的文学巨作。全书以科举制度为批判核心,生动描绘了近百位人物的命运沉浮,揭示了封建儒林追名逐利的荒诞与虚伪。
在第1回中,王冕幼年家贫,自学画荷成名,却拒入仕途,避世隐居,对功名如浮云般的态度,讽刺了世人对功名的盲目追求。
第2回中,周进屡试不第,在薛家集教书时受尽屈辱,后来得到商人的资助中了进士,这一故事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辛酸与不公。
第3回则通过范进中举发疯的故事,展现了世态炎凉。范进中举后,岳父胡屠户的态度前后变化极大,乡绅们赠房送银,这一幕幕都让人感叹世态炎凉。
接下来的几回中,严监生的悭吝成性、严贡生的横行乡里、王惠的官僚贪腐、匡超人的道德沦丧等故事,都生动地刻画了那个时代的人物形象,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
第8回中的蘧公孙冒名刻书、马二先生的资助、鲁编修的招婿等故事,映射了文人的沽名钓誉。而第9回中,娄府公子礼聘杨执中却遭遇江湖骗子权勿用的欺骗,这一事件嘲讽了名士的虚妄。
第10回的杜少卿散尽家财、装病辞荐鸿博、携妻游山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反礼教的狂士形象。而第11回的沈琼枝反抗逼婚、逃至南京卖诗求生的故事,则展现了女性的独立精神。
第12回的凤四爷仗义助友、惩治骗子、救回被拐妇女的故事,赞颂了市井中的侠义精神。而后续的篇章则通过鲍文卿、余特等人物,继续批判科举制度与封建礼教,最终以市井奇人琴棋书画收尾,寄托了文人的理想。
全书语言辛辣,结构独特,被誉为古代讽刺文学的巅峰之作。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主题思想,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瑰宝。它批判了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荒谬与虚伪,揭示了人性的百态和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也赞美了那些具有独立思考和反抗精神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