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于宋朝的人们来说,元宵节才是最盛大
生活在繁华喧嚣的时代,最盛大、最热闹、最热闹的节日莫过于元宵节。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节日,更是人们欢庆生活的盛事。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提到元宵节,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绚丽多姿的花灯。元宵放灯的习俗源远流长,始于唐朝而兴盛于宋朝。放灯的时间从最初的三天延长至五天,甚至六夜,从正月十三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在汴京宣德门前的御街上,开封府早已搭建起用于放灯的棚楼,这些棚楼以竹木为骨,鲜花、彩旗、锦帛装饰,悬挂着布画,展示着神仙故事或市井人物。这种营造节日氛围的手法,让人感受到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从岁前开始,汴京御街两廊的各色艺人就开始表演各种节目,如魔术、杂技、说唱、歌舞、杂剧等,节目丰富多样,绝对比央视春晚还要精彩。在这里,我们可以一睹当时最受欢迎的节目和艺人的风采。
随着元宵节的临近,人们又在御街山棚的左右摆出两座五彩结成的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塑像,塑造出古朴神秘的氛围。从山棚到皇城宣德门的广场,人们在这里观赏音乐、百戏。当放灯之时,山棚万灯齐亮,金碧辉煌,上面站着的身姿曼妙的歌妓美女,衣裙飘飘,宛若神仙。
南宋临安府的元宵节庆也是热闹非凡。时序才进入冬季,街市上就开始销售各种漂亮的花灯。正式的闹花灯时间尚未开始,市民们就已开始尝试放灯。街市上的歌舞队表演各种节目,她们的首饰衣装相矜侈靡,珠翠锦绮,眩耀华丽。
转眼就到元宵放灯时候,宫廷和民间都是“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宫廷的花灯最为豪华,民间也是“灯品至多”,“精妙绝伦”。各种走马灯、珠子灯、羊皮灯、罗帛灯等争奇斗艳。还有一种“无骨灯”,浑然是一个大玻璃球,非常奇巧。
西湖诸寺的灵隐山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寺张灯最盛,游客络绎不绝。宋人描述的元宵夜,如同《元夕》词所形容的那样:“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在这个热闹的节日里,人们不仅欣赏精美的花灯和艺人们的表演,还参与到各种庆祝活动中,欢歌笑语,共度佳节。宋朝的元宵夜,是一个让人们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