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吃的少可以活得更久?科学家找到了答案
为什么适量控制饮食,活得更久?科学家们揭示答案
曾在美国旅游或海淘的朋友们或许已经注意到,美国人对食物的卡路里含量格外关注。在超市、餐厅乃至麦当劳,即食食品上都会明确标注卡路里推荐量。为什么美国人对这一点如此在意呢?这背后的答案,其实与一项长达数十年的科学研究有关。
自20世纪30年代起,科学家们就不断探寻限制卡路里摄入对哺乳动物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在美国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的一项长达20多年的猕猴对比试验中,科学家们发现,限制卡路里摄入的猕猴,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较低,癌症、糖尿病和关节炎的发病率也表现出推迟的倾向。尽管试验时间尚短,无法明确看出两组猕猴寿命的差异,但限制卡路里摄入的猕猴显然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健康的身体状态。
类似的研究在老鼠身上也取得了惊人的成果。限制卡路里摄入的老鼠,不仅寿命明显延长,而且更充满活力,更少受到疾病的侵袭。这一切引发了科学家的深入研究,并发现卡路里摄入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与一种被称为“甲基化漂移”的表观遗传现象紧密相关。
那么,什么是甲基化漂移呢?简而言之,甲基化是根据环境条件来决定哪些基因表达、哪些基因被抑制的系统。人体可能带有一些隐藏性状的基因,但如果它们不符合环境条件,就可能永远不会表达。限制卡路里的摄入可以明显的减少基因甲基化,从而减少表观遗传漂移的概率,降低人们罹患诸如心脏病、癌症、老年痴呆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科学家也提醒我们,盲目限制卡路里摄入并不科学。过度的节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从而抵消任何健康收益。更重要的是,活得更久并不仅仅意味着控制卡路里的摄入,合理的生活规律、适当的身体锻炼和美好的心情同样重要。只有这三者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美国人对卡路里的关注并非无稽之谈,而是基于科学的实证研究。食品售卖者或制造者标注卡路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甚至欧美近期流行的间歇性禁食方法,也是基于此理念的一种尝试。我们仍需谨慎对待这些方法,毕竟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都是独特的。
适量控制饮食的确有助于健康长寿,但这并非唯一之道。我们还需注重合理的生活规律、适当的锻炼和美好的心情,这些综合因素共同影响我们的健康和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