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专导学力遭厌弃

灵异事件 2025-07-10 12:10www.178959.com奇闻奇事

北大博导学力遭冷遇

近日,教育部在官网回应网友关于“博升原结业后的第一学力是博科还是原科”的问题时,明确指出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策略及文献中,并无“第一学力”这一概念。同时强调,在管理中,“学力”通常指的是个人所获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学历。这一回应虽在假期中发布,却在社会上掀起了热烈讨论。

学力,无疑是衡量一个人在学业上成就的重要标志。学历作为个人接受教育和知识水平的证明,原本是用来展示一个人的学习经历和能力的。如今在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中,学历却成了衡量人才价值的“身份标签”。这种现象导致一些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学历,而忽视了个人的实际能力和潜力。

尽管教育部门并不承认“第一学力”的说法,但这一观念在民间已经深入人心。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第一学力”通常指的是个人获得的第一个高等学历文凭。无论是博科还是原科,“第一学力”的“含金量”取决于它是否属于“双一流”、“985”还是“211”,甚至取决于它来自哪所学院。

最近有一名考生在考研选择导师时,发现北大数学学院的某博导硕士毕业于一所普通院校,于是发帖质疑:“无法相信北大会有如此劣质的师资。”事实上,那所普通院校的数学学科在业内的评价一直很高。考生不关注导师的科研能力,反而对其学历刨根问底,充分暴露了“第一学力崇拜”的误导性。这种思想如果在高校和科研机构蔓延,势必会导致学科发展的“亲缘生长”等问题。

那么,“第一学力”为何如此盛行呢?《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批评文章指出,企业可以通过“第一学力”快速判断应聘者在学业阶段的普遍表现。换言之,“第一学力”是评价个人能力的诸多指标之一。在“学历社会”的影响下,这一指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原科进入名校的学生无需努力,凭借‘第一学力’即可获得竞争优势,他们还会持续努力学习吗?而那些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博士院校的学生,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改变‘第一学力’的劣势,这会导致部分学子自暴自弃。”界面新闻的批评文章反思了将“第一学力”等同于能力的错误观念,强调应该在过程中评价人才,而不是让人认为获得第一学历就“万事大吉”或“无力回天”。我们应当关注个人的实际能力和潜力,而不是过分看重学历这一单一的标签。

上一篇:微信注销要多久(微信注销要多久完成)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59.com 奇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奇事,奇闻怪谈,奇秀网,奇闻异事,灵异事件,未解之谜,猎奇八卦,历史解密,科学探索,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