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规范演出市场:70%以上的门票面向市场公
中新网报道,7月26日,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马峰在今日的文化市场管理政策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针对近年来演出市场票务经营中的问题,文化部近日发布了《关于规范营业性演出票务市场经营秩序的通知》。该通知旨在解决公众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热门演出门票的问题,以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一些演出商将热门演出门票打包给“黄牛”售卖,导致公众难以获取正规渠道的门票。针对这一问题,《通知》明确规定,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不得低于公安部门核准观众数量的70%。这一措施旨在让更多的观众能够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到心仪的门票。
马峰介绍,中国演出市场虽然总体平稳有序,但在票务经营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囤票捂票炒票、虚假宣传等。他提到了几起备受关注的案例,如韩国团体EXO上海演出的虚假宣传、韩国团体BIGBANG巡演的“黄牛”炒票以及王菲“幻乐一场”演出票价的炒作等。这些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扰乱了演出市场的正常秩序。
为了规范营业性演出票务市场经营活动,文化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通知》。该《通知》的主要内容包括强化演出票务经营单位的资质管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对重点演出的监管以及加大执法处罚力度。
要求从事营业性演出活动票务代理、预订、销售业务的经营单位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并将利用互联网平台从事营业性演出票务经营活动的企业纳入管理,明确其相关责任和义务。
《通知》要求销售演出门票时明示演出最低时长、文艺表演团体或者主要演员相关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针对个别演出商将拼盘演出作为某明星个人演唱会进行虚假宣传的问题,《通知》也做出了相关规定。
根据调研结果,少数热门的演唱会等容易引发捂票囤票炒票等问题。《通知》对社会关注度高、票务供需紧张的营业性演出进行了重点管理,指导地方文化行政部门采取有关预防与处置措施。
《通知》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为文化市场执法监管提供了处罚依据,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对营业性演出票务市场的监管合力。
文化部的这一举措旨在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演出市场环境,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演出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