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贼擒王第一功 究竟是谁活捉了方腊-
与水泊梁山的原因相似,花石纲的繁重负担引发了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的农民起义。这一年十月,方腊在歙县七贤村揭竿而起,自称圣公。不久,起义军攻入杭州,苏州、湖州等地也纷纷响应,义军势力在短时间内达到了顶峰。
兴起的迅速,败亡也同样快速。宣和三年正月,江、浙、淮南宣抚使率领十五万大军征讨方腊。秀州一战,北伐的义军遭受重创。隔月,杭州失守。方腊带领义军退守帮源峒。到了四月二十四日,一场生死决战爆发。尽管义军英勇抵抗,但最终未能抵挡住宋军的猛烈进攻,方腊被生擒,起义宣告失败。
那么,究竟是谁生擒了方腊呢?
这个问题在《水浒传》中有着生动的描述。在书中第一百十九回中,鲁智深讲述了自己活捉方腊的经过。而在流传最广的版本中,洪福的《传》也对此事有所记载。“独臂擒方腊”的故事也广为人知,这一情节在京剧征方腊的名段中也有展现。据说武松断臂后遭到方腊追杀,鲁智深生擒方腊后归隐山林,将功劳让给了武松。还有一种版本是武松与鲁智深合力擒住了方腊。
历史事实与这些传说有所不同。实际上,在方腊被捕的时候,宋江和他的三十六兄弟还在海州外面的大海上漂泊。与此韩世忠擒方腊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宋史·列传·卷一百二十三韩世忠》记载,韩世忠在宋军发动总攻之后,可能从方腊藏身的洞穴里将他抓了出来。忠州防御使辛兴宗俘虏方腊的说法也存在。据记载,辛兴宗可能是在截击峒口时掠得了俘虏方腊的功绩。
方腊的一战清源洞之战是一场惨烈的战斗,起义军战死的人数高达七万。尽管起义军据险而守,但宋军仍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最终获胜。韩世忠在战斗中可能是在大战结尾或接近结尾的时候,利用他的小部队活捉了方腊。
尽管韩世忠被抢了功劳,但这也算是一种因祸得福吧。他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的英勇和机智,不仅赢得了人们的敬佩,也为他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