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为什么被除名
介绍冥王星:从九大行星到矮行星的历程
当我们回顾地理知识,九大行星的名单无疑令人印象深刻。在2006年,冥王星因其特殊的性质被降级为矮行星,引发了众多讨论和争议。那么,冥王星为何会被除名呢?让我们跟随菜谱宝网的小编,深入了解这一神秘的星球。
冥王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当时由美国地理学家汤博发现。由于冥王星距离地球极为遥远,我们对它的了解一直非常有限。最初,人们只能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的一点微弱光芒。由于其轨道特殊,人们甚至曾误以为它比地球还要大,因此被命名为大行星。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冥王星的直径实际上只有2300千米,甚至比月球还要小。尽管它被命名为大行星,但其大小显然不符合这一称号的标准。尽管如此,人们仍然坚持称其为大行星,直到有关冥王星大小的真相被揭示出来。
冥王星之所以被开除的原因,源于其与其他行星相比品质较小,甚至在卫星中排名也较低。冥王星上的温度极低,导致大多数物质都是固态或液态的。冥王星与其卫星的旋转方式也与传统的行星不同,它们并不是围绕太阳运行,而是围绕一个中心点旋转。这引发了科学家们对其是否应该被称为行星的争议。
在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对于行星的定义进行了更新。根据新的定义,一个天体要成为行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必须围绕太阳运行;品质足够以征服固体应力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外形;第三,清空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冥王星无法满足这些条件中的两个,尤其是品质和轨道的问题使其无法继续被称为行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
尽管冥王星被除名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但这是一个基于科学定义的决定。冥王星的特性使其不再符合行星的定义。尽管冥王星不再是九大行星之一,但我们对其的和研究仍在继续。无论冥王星是行星还是矮行星,都不会影响我们对它的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