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有多胆小?居然被日全食吓到迁都
自古以来,迁都之事对于国家统治具有深远影响。从拓跋氏军事贵族的牵制,到因水患或其他自然灾害而被迫迁移,迁都之举往往伴随着国家的重大变革。而在西周时期,一位君王的迁都之举,却源于一场日全食引发的内心惶恐。
西周自周穆王两代天子东征西讨后,国库逐渐空虚,周王室的统治地位也日渐动摇。到了周恭王时期,虽然仍保持着天子的威仪,但实则已有很多诸侯不听政令。周恭王甚至不惜将周都附近的土地封赏给诸侯,以收买人心,寻求安定。
继任的周天子周懿王生性懦弱,无力稳定江山。在其任期内,政治腐败,国势衰落,常年被压制的西方趁机兴兵袭扰边疆。甚至在周懿王上任的第二年,天气急剧恶化,北方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犬戎严狁率领大军入侵,疯狂抢夺周人的财物。
西周边关的守军无力抵挡犬戎的入侵,一路败退至岐山,向周天子紧急求援。周懿王迅速征调精锐部队前往前线,与犬戎展开激战。最终,在虢公的率领下,西六师成功征讨犬戎,严狁败逃至太行山。
除了战争,日全食这一天文异象更是让周懿王寝食难安。在古代,人们特别信奉天象,周懿王也不例外。这次日全食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
恰逢天灾不断,周懿王疑神疑鬼,以为天神将要索命。于是,他决定迁都,重新选择一处位置营建新都槐里。国库空虚的西周,迁都之举无疑是雪上加霜。
心急火燎的周懿王迫不及待迁都槐里,但新都依然灾祸不断,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他不断听到牲畜被砸死、人被冻死的消息,更加郁郁寡欢,寝食难安。最终,在迁都的第二年忧郁而死。
多年的自然灾害和战争让西周岌岌可危,诸侯叛乱、百姓怨恨、大臣离心。西周数百年的政局动荡不断加剧。从西周立国后制定的礼乐制度确定以来,姬辟方作为周懿王的叔父成功篡位的事件足以表明西周统治已到了强之末。毕竟篡位是结果而非原因,这背后隐藏着的是整个西周统治的深刻危机。这一切将成为笔者下一篇重点分析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