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食肉恐龙挺足龙化石失散多年(仅寻回一块
在遥远的白垩纪早期,挺足龙作为异特龙超科恐龙的一种,在地球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这种恐龙的化石最早是在法国被发现的,然而并非一帆风顺地进入了科学研究的领域。最初,这些珍贵的化石被一位私人收藏家所得,但在收藏家去世后,这些化石便失去了踪迹。幸运的是,巴黎的博物馆中仍保存着一些挺足龙的铸型骨头,其中包括大部分的腿骨,这为科学家们对挺足龙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挺足龙的外貌特征独具特色。它是一种肉食性恐龙,体重可达200公斤。它的脚趾骨非常长且挺直,这是它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例如,它的第二蹠骨化石就已经可以达到大腿骨的一半长度。挺足龙的拉丁文名称意为“直立的脚部”,这源于它特殊的腿部结构。
关于挺足龙的化石发现历程也颇为曲折。这些化石最初是在法国东部地区发现的,当时发现的地层属于阿尔比阶,其中含有大量磷酸盐。这些化石并未像其他恐龙化石那样被归入博物馆,而是被一位名叫Louis Pierson的收藏家收藏。直到1882年,索瓦士对这些化石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命名。
在1932年,一位名叫休尼的科学家对这些化石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认为它们可能属于斑龙科。尽管他将其命名为“萨氏挺足龙”,但这个命名并未得到广泛认可。挺足龙唯一的化石在收藏家去世后流失,至今已无法找到。幸运的是,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保存了不少挺足龙的铸型化石,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这些铸型化石包括了挺足龙的大部分腿骨以及其他一些部位,如左上颌骨等。科学家表示,即使只有一颗牙齿化石的似驰龙也被研究得非常透彻。这些化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挺足龙形态和结构的宝贵信息,还帮助我们了解这种恐龙的生活习性和进化历程。尽管有些化石已经流失,但科学家们依然能够通过现有的铸型化石和标本进行深入研究,挺足龙的奥秘。这些珍贵的化石和研究成果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让我们得以一窥白垩纪时期恐龙世界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