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人从什么时候开始过重阳节
谈及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总会想起王维的那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确,这个节日饱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到底,重阳节是如何起源的呢?让我们透过两个古老的传说一竟。
在遥远的古代,骊山脚下的一个庄户人家生活着一户勤劳的家庭。某日,这家的主人偶遇一位算卦先生,由于天色渐晚,算卦先生决定在此借住一晚。庄户人家心地善良,便让算卦先生在家中歇息,自己则带着家人睡在草铺之上。
次日,当算卦先生准备离开时,他向庄户人家透露了一个神秘的预言:“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户人家虽感纳闷,但在算卦先生的神秘预言下,还是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在重阳节那天带着家人登山游玩。就在他们上山后不久,家中草棚突然被泉水冲垮。不久后,整个山谷都被泡在了水中。从此,人们开始相信算卦先生的预言并非空穴来风,每逢九月九日都会扶老携幼登高以避灾祸。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另一个故事则更具有传奇色彩。东汉时期,汝南县一个名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遭遇瘟疫横行,家中父母双双离世。听闻汝河中住着一位瘟魔,每到一处便带来瘟疫。桓景决心拜师学艺,为民除害。他跟随大仙费长房学艺,得到一把降妖青龙剑。某年九月九日,费长房告知桓景汝河瘟魔即将出世,他必须回乡为民除害。他给了桓景茱萸叶子和菊花酒作为避祸之物。
桓景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登高避祸。当晚汝河怒吼,瘟魔出现,但它被菊花酒的香气和茱萸的冲劲所阻,不敢近身。桓景与瘟魔交战,最终使用降妖青龙剑将瘟魔扎倒在地。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为了纪念桓景的伟大事迹,人们开始过起重阳节,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这就是古代历史上人们开始过重阳节的由来。这些传说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充满传奇色彩,使重阳节成为了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节日。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频道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