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实
近日,安徽省办公厅印发了一份名为《安徽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纲领性文件,这是为了切实推动安徽省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在未来几年的文物工作中,安徽省将迎来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和变革。
《方案》明确提出了文物科技赋能水平的提升。安徽将聚焦于文物断代、病害形成及发展等关键科技难题,开展一系列前沿研究,如考古溯源与断代新技术、有机质文物材质工艺识别等。安徽也将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为文物保护注入新的活力。
《方案》强调了文物古迹保护的重视。安徽将加大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实施一系列古建筑群的修缮工程,改善文物的保存状况及周边环境。安徽还将开展长江文物资源调查和保护研究,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等的保护力度,使文物保护利用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相协调。
《方案》还强调了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性。安徽将推进多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的整体规划、连片保护和统筹展示,实施多个革命文物修缮修复工程和馆藏文物修复、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项目。
为了真正让文物“活”起来,《方案》还提出了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的设想,推进大运河遗址环境综合整治和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安徽还将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价值内涵,建立徽文化等安徽地域文化标志体系。
除了上述措施,安徽还注重文物人才的培养。《方案》提出推动考古相关学科专业建设,鼓励引进科技考古等方向人才,开展职业教育和文物领域大师、名师、匠人进校园活动,培育多层次文物人才队伍。
为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安徽省还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法治保障、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加强督促落实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这份《方案》的印发,标志着安徽省在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预示着未来安徽省文物工作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