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血浆与血清:成分、制备、特性的及临床应用
你是否曾经好奇,血浆与血清究竟有何不同?它们在生物体内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两者的神秘面纱。
一、成分差异
血浆:这是一个丰富的液体环境,包含了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凝血因子,如凝血酶原、因子V、因子VIII等。除此之外,它还包含水、电解质(如钠、钾)、蛋白质(白蛋白、球蛋白)、激素、代谢废物(如尿素、肌酐)以及营养物质(如葡萄糖)。
血清:与血浆相比,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这些成分在凝血过程中被消耗。但血清中可能包含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释放的物质,如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因子。
二、制备方法
血浆:为了获取血浆,我们在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如肝素、EDTA、枸橼酸盐,防止其凝固,然后通过离心分离得到。
血清:而血清的制备则不同,血液在无抗凝剂条件下自然凝固,血块收缩后释放的液体经过离心后即可获得。
三、物理特性
从外观上看,血浆呈淡黄色,而血清颜色较浅,这主要是因为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在质感上,血浆较为黏稠,而血清则相对清澈。
四、临床应用
血浆:在医疗领域,血浆主要用于凝血功能测试,如PT、APTT。在需要补充凝血因子的治疗,如烧伤或血友病中也会使用到血浆。输血时使用的FFP(新鲜冷冻血浆)就含有凝血蛋白。
血清:血清则更多地应用于生化检测、免疫学检测和酶活性测定。在疫苗研发中,血清也常被用于抗体分析。使用血清可以避免凝血因子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五、其他差异
在代谢产物方面,由于凝血时细胞会释放内容物,因此血清中某些代谢物的浓度可能会略高。在稳定性方面,血浆通常需要与抗凝剂一同保存,而血清则更为稳定,适合长期储存。
总结:血清与血浆的核心差异在于是否含有凝血相关蛋白。血浆富含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凝血因子,主要用于凝血相关的治疗和检测;而血清不含这些成分,更适用于实验室分析,特别是在需要避免凝血干扰的检测中。选择使用哪种样本类型,需根据具体需求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