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前留下了哪些遗言?是否真的想传位给
一、遗言之韵
兵败夷陵之后,刘备落居白帝城,临终前的遗言如古老的石碑,镌刻着一位英豪的深沉与远见。他的遗言,不仅仅是简单的嘱咐与托孤,更是对天下大势的深刻洞察与对未来蜀汉的殷切期望。
刘备的嘱咐给其子刘禅,如同一位智者的瞩望。《志.先主传.裴松之注》记载,刘备在六十岁之际,没有因生命的终结而悲伤,更多的是对兄弟们的牵挂。听闻丞相说刘禅有所长进,他深感欣慰,希望刘禅能够持之以恒,不忘初心。他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自知德行之不足,希望刘禅能超越自己,并向其推荐书籍,期望他能够博览群书,开阔眼界。更让刘禅以父事诸葛亮,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与厚望。
而托孤于诸葛亮,更是历史的佳话。《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刘备认为诸葛亮的才能非凡,若治理国家,必能成就大业。他明确表示,如果刘禅有能力,便请诸葛亮辅佐;若刘禅不足,诸葛亮可自取。这一遗言,展现了刘备的深谋远虑与对诸葛亮的无比信任。
二、刘备之心,如何解读?
关于刘备是否想传位给诸葛亮,历史上的看法众说纷纭。
一种观点认为,刘备的遗言是真情实意,是对诸葛亮信任的体现。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后汉纪》的作者袁宏等人认为,刘备与诸葛亮君臣相知,没有猜忌。他们之间的情感与默契,为后世树立了楷模。
也有人持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刘备此言是在收买诸葛亮的人心,或是试探诸葛亮。更有网友猜测,刘备说此言时,周围埋伏了刀斧手,使得诸葛亮当时吓到大汗淋漓。这些观点都认为三国时期充满了权谋与算计。
还有一种观点是,刘备让诸葛亮“君自取之”,并非想让诸葛亮取而代之,而是希望他在自己儿子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继承者。或者可以理解为,刘备托付给诸葛亮的是兴复汉室的重任,若刘禅无法担当,诸葛亮可代为实现这一重任。
不论哪种观点,都不能否认的是,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及对伐魏的执着。他一生为蜀汉、为伐魏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最终累死在五丈原,成为历史的永恒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