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灵异事件 2025-07-25 17:40www.178959.com奇闻奇事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这一联妙句,源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一诗,生动描绘了青年诗人访道时的所见所感。

一、与译文解读

在诗的原句中,“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展现了一幅山林幽深、静谧而生动的画面。树林深处,时而可见悠闲漫步的麋鹿,而正午时分,溪畔却听不到山寺的钟声。在译文中,“时”字被赋予了“时而、偶然”之意,巧妙地描绘了麋鹿出没的灵动之美;而“不闻钟”则暗示道院无人,与题目中的“不遇”相呼应,透露出诗人访友未遇的淡淡怅惘。

二、注释与意象分析

关键词“树深”和“溪午”的选取,巧妙地勾勒出一幅人迹罕至、环境清寂的山林画卷。树林茂密幽深,暗示着诗人所处的环境远离尘嚣;而正午时分溪水潺潺,反衬出周围的静谧。在这一动一静的对比中,既展现了山林的生机盎然,又烘托出诗人远离世俗、寻求精神寄托的静谧心境。

三、全诗赏析

全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访友不遇的所见所感。首联以声、色渲染山间清晨的鲜活景象;颔联则由动转静,通过“见鹿”与“不闻钟”的对比,暗示道士未归,流露出诗人访而未遇的失落之情;颈联以竹、泉勾勒山色空灵;尾联则直接抒发愁绪,以“愁倚两三松”收束全诗,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怅惘与孤独。

四、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白早年于戴天山大明寺读书之时,风格清丽,充满了自然的朝气和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题“不遇”贯穿全篇,借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在寻求精神寄托过程中的无奈与惆怅。

五、常见误读说明

在网络时代,这句诗被后人改编为“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但原句仅为“树深时见鹿”。尽管“林深”与“树深”的版本有所差异,但诗意依然保持一致。这一联以简淡的笔墨描绘出幽邃之景,堪称“清幽中见奇趣”,体现了李白早期诗歌的细腻与超逸。

这一联诗句以清新的笔触、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怅惘与向往,是李白早期诗歌中的佳作。在品味这一联诗句时,我们不禁为诗人的才情所折服,也为之感受到心灵的洗礼和升华。

上一篇:不可忽视的家庭养花风水讲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59.com 奇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奇事,奇闻怪谈,奇秀网,奇闻异事,灵异事件,未解之谜,猎奇八卦,历史解密,科学探索,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