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当初为什么要来秦国 商鞅为什么三次面见秦

灵异事件 2025-07-26 04:35www.178959.com奇闻奇事

战国时期的纷争与人才之争

随着奇秘网的小编的引导,让我们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战国时期,诸侯间的争斗愈演愈烈,战争成为各国之间较量的主要手段。从最初的春秋时期开始,中原大地上的众多国家,纷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国家的前途都充满变数,那些看似强大的国家也有可能一夜崩塌。以晋国为例,尽管其封地广大、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国君身份尊贵,但因自身内部原因,最终难逃分裂的命运。一夜之间,曾经的辉煌只在史书上留下淡淡的痕迹。

随着历史的推进,原本纷繁复杂的诸侯国逐渐演变为七个强大的国家,这个战场充满了危险与机遇。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被别国覆灭的危险,也有成为新的霸主的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诸侯纷纷开始招揽人才,企图寻找能够助其登上中原王者宝座的贤士。商鞅便是其中的一位贤士,他拥有卓越的治国才能,被视为天才。

商鞅最初来自卫国,后投奔魏国。在魏国期间,尽管他备受冷落,却得到了谋士公孙有的赏识。公孙有认为商鞅是一个真正的人才,拥有极大的抱负和治国之才能。他劝告魏惠王,若不重用商鞅,就必须杀掉他,以防被其他诸侯所用。魏惠王并未采纳这一建议。

商鞅在魏国虽无危险,却始终未得到国君的重用,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他离开了魏国,踏上了前往秦国的征程。商鞅之所以选择秦国,是因为他知道秦孝公内心的忧虑,以及他在秦国的老朋友景监。景监是商鞅的知己,也是秦孝公身边的宠臣,成为商鞅通往成功的敲门石。

商鞅与秦孝公的初次会面并不顺利。由于未摸清秦孝公的门道,商鞅在谈及治国之策时,选择了当时流行的“帝道”之论。秦孝公对“帝道”并无兴趣,甚至听得打瞌睡。商鞅因此被秦孝公送客。

商鞅并未放弃。在景监的帮助下,他再次会见了秦孝公。这次,商鞅放弃了“帝道”,转而谈论王道仁义。秦孝公对“王道”也不感兴趣。面对秦孝公的冷淡和不客气的态度,景监倍感压力。但商鞅并未气馁,他决定第三次尝试。

第三次会面时,商鞅改变了策略,谈起了“霸道”——一种直接的强国理论。这次他终于打动了秦孝公的心,获得了他的刮目相看。从此,秦孝公开始重用商鞅,二人携手开启了强大秦国之路。商鞅的治国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的舞台,为秦国的崛起作出了巨大贡献。

上一篇:俄罗斯计划研制新型精神控制武器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59.com 奇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奇事,奇闻怪谈,奇秀网,奇闻异事,灵异事件,未解之谜,猎奇八卦,历史解密,科学探索,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