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冰箱(古代冰箱什么时候发明的)
古代冰箱:尊盘、冰鉴与冰井的传奇
走进历史的长廊,古代贵族生活的点滴痕迹,我们不禁对那冰鉴、尊盘等器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宛如现代冰箱的古代器物,背后隐藏着怎样丰富的故事呢?让我们一同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套尊盘(如图6所示),以冰盘盛尊,是复合器物的典范。图7和图8则展示了清代的木制和珐琅冰桶,它们都是皇家的御用之物,相当于现在的冰箱。
说到冰箱,这是一个现代词汇,英文中有多种表达:ice—box、freezer和refrigerator。它们分别代表了冰盒子、冷冻器和制冷器。在19世纪发明机械制冷技术之前,人们主要利用自然冰进行冰镇,这被称为“冷冻”,而非“制冷”。
冰鉴放冰块,属于冷冻的一种。这种方法在世界各地都有使用,并非中国独有。古代贵族们的生活离不开冰,他们在冬季采集冰块,储存起来用于祭品和食物保鲜。如《礼记·月令》和《周礼·天官》所述,冰的用途广泛,不仅用于酒醴的冷藏,也在丧礼中起到防腐的作用。甚至在大热天,古人还会用冰来降温,如《左传》中记载的薳子冯的故事。
那么,古代的冰是从何而来的呢?它主要来自河湖和背阴处的山谷。取冰是在最冷的冬天进行,而在第二年的夏天使用。藏冰设施有凌阴、冰井等。凌阴遗址在凤翔和新郑都有发现,而冰井则是用深井来贮冰。汉唐古城如洛阳、长安、邺城等都有这类设施。
北京的冰窖,多是皇家使用的官窖,也有达官贵人使用的府窖。比如雪池冰窖是从北海取冰,而中关村的冰窖则是从颐和园取冰。这些冰窖在明清小说中常常出现,仿佛时间的见证者,诉说着古代贵族们的生活点滴。
除了用于食物保鲜和降温,古人还用冰来营造室内环境。比如邺城三台中的冰井台,不仅用深井贮冰,还储备石炭,设有粟窖、盐窖,可谓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型生态系统。
而今的餐桌转盘,被称为“懒苏珊”或“哑巴跑堂”,据说是华侨发明。其实早在后赵时期就已有了类似的东西。晋陆翙的《邺中记》中描述了石虎大会上的游槃,其圆转的特性与现代的餐桌转盘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李零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充满神秘与传奇的古代冰箱世界,让我们对古人的智慧和生活情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古代的冰箱、冰井等器物,不仅是生活的工具,更是历史的见证,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