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摩棱斯克战役苏联为什么要向德国进攻?德国是怎么取胜的?
斯摩棱斯克战役:苏联向德国发起挑战与德国的战略胜利
在二战的战火纷飞的年代,斯摩棱斯克战役无疑是苏联与德国间的一场重要较量。让我们一同跟随德国网小编的脚步,这场战役的背后故事。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起了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面对缺乏战时准备的苏联军队,德军钢铁洪流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仅数周就取得了显著战果,百万部队、大量装备及领土落入德军手中。中央集团军群,在明斯克战役后,气势如虹,直指斯摩棱斯克,似乎触手可及击败苏联的狂妄野心。
深知此地战略重要性的双方,各自调集百万兵力(德国:43万,苏联58万),在距离莫斯科仅余公里的斯摩棱斯克展开了一场血腥争夺。
1941年7月6日,战役序幕拉开。苏联军队的第20集团军下属的第5和第7机械化军,集中了1500余辆坦克向德国军队发动冲锋。这场进攻却成为了灾难。苏联军队低估了德国军队的战争素养,直接冲入了德国第7装甲师的反坦克阵地。两个宝贵的装甲军团在德国炮火中遭受重创。
7月10日,斯摩棱斯克战役正式爆发。德国的第2装甲集群跨越第聂伯河,与北翼的第3装甲集群一起发动进攻,对斯摩棱斯克形成钳形攻势。短短几日,第2装甲集群突破了苏联第13集团军的防线。至7月13日,距离斯摩棱斯克仅剩18公里。与此第3装甲集群完成了在德维纳河东岸建立桥头堡的任务,包围了斯摩棱斯克附近的苏联第16、19、20集团军。
尽管苏联军队英勇抵抗,并在战役中发动了数次进攻,特别是首次使用了威力巨大的“喀秋莎火箭炮”,给集结的德国装甲部队造成了巨大杀伤,但最终还是未能取得渴望的胜利。至7月19日,德国人已经完成了对斯摩棱斯克的包围,战斗变为逐屋争夺。
正当中央集团军群的将领们踌躇满志,准备大展拳脚时,他们接到了高层的33号训令,要求暂停对莫斯科方向的进攻,将装甲部队用于其他战场。这一训令不仅打击了他们的进取野心,也影响了在斯摩棱斯克地区的作战。战机转瞬即逝,苏联军队趁势反击,于7月23日至25日集中力量向斯摩棱斯克突击。至7月27日中央集团军群被迫召开会议接受命令转入防御休整。这场战役最终以德国方面的胜利结束,德国人共俘虏了约三十万苏联士兵并缴获或摧毁约三千辆坦克。这场战役揭示了德国国防军与高层之间的嫌隙并逐渐加深了他们的矛盾冲突而这一切也预示着一场更大规模的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