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二次拜访老子 老子再授孔丘的故事
孔子问道老子之逸事
孔丘闻讯得知,他的老师老聃已回归宋国沛地隐居,于是携弟子拜访这位传说中的智者。时光流转,一别十七八年,孔丘已五十一岁,但仍未学得大道真谛。此次拜访,他带着满心的困惑与期待。
老子引孔丘进入正房,开口便道:“一别数载,闻你已成北方大贤才,今日来访,有何指教?”孔丘谦卑回答:“弟子虽尽力学习,但始终未能领悟大道之精髓。特来向大师请教。”
老子缓缓道:“若观大道,须得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万物皆有形性之异,但皆顺自然而生灭,随行止而演变。舍弃表象的差异,观其本质之同,即可洞察物之初。物之初,混然一体,无形无性,无所异也。”
孔丘问道:“观其同,有何乐趣?”老子解释道:“观其同,则万物齐一。物我齐一,是非齐一。如此,生死如昼夜交替,祸福相依,贵贱等同,荣辱皆忘。心境如古井不波,自得其乐,何处不快乐呢?”
孔丘听后豁然开朗,觉得自己形体如尘埃,荣名似粪土。他思考自己的过去与未来,形体、荣名都是短暂而虚幻的。于是追求仁义、传播礼仪之心顿消,心境如释重负,无忧无虑,悠然自得。
老子接着说:“大道深邃如海,高远如山,遍布宇宙无处不在。它孕育天地而不衰,资助万物而不竭。天地得之而高耸广阔,日月得之而运行不息,四季得之而形成秩序。孔丘听后心生共鸣,感觉如同腾云驾雾、潜入海底、深入山林、融入自然之中。他与大道合为一体,自己即万物,万物即自己,心胸开阔,精神愉悦。
老子继续开导他:“圣人处世,顺应自然,随势而行。顺应自然者方为有德之人;随势而顺应者则为得道之人。”孔丘听后心生欢喜,感觉自己如同乘坐舟车,任意漂游于海洋与大陆之间。他领悟到了君子之道:顺势而为,善于借助外力。
老子进一步阐述:“从宇宙本原来看,万物皆由气化而成、气化而灭。人之生乃气之聚,人之死乃气之散。人生于天地间,如白驹过隙,短暂而迅速。万物繁衍变化,皆由无至有、由有归无。生死、是非、贵贱、荣辱皆是人为设定的价值观和瞬间的变化状态。究其根本,皆为一体而无区别。”
孔丘听后豁然开朗,感觉自身已融入大道之中。他觉自己为鹊则顺鹊性而化,觉己为鱼则顺鱼性而游。他心旷神达地感慨道:“我日日求道,原来道就在自身!”说完起身向老子辞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