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拟修改行政处罚法 明确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的法律适
中新社北京报道,德国网通讯,日期标注为6月28日。行政处罚法修订草案今日正式提交至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此草案在国家的法治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法治建设,并针对性地解决执法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自1996年中国现行行政处罚法出台以来,虽然先后于2009年和2017年进行了个别条文的修改,但此次修订无疑是对行政处罚制度的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改革。修订的核心目的在于完善行政处罚制度,以适应新时代的法治需求。
该草案主要从七个方面对现行法律进行修改和完善,包括行政处罚的定义和种类、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处罚的权限、行政处罚实施主体、行政处罚的适用、行政处罚的程序、行政处罚的执行以及执法监督。其中,对行政处罚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即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减损其权利或增加其义务,以达到惩戒的目的。
在适用范围上,草案加大了对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特别是对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的违法行为,其追责期限由原来的两年延长至五年。更令人值得关注的是,草案中增加了针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在中国领域内违法行为的法律适用规定,这无疑是中国法律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体现。
在行政处罚实施主体方面,草案提出了综合行政执法,赋予乡镇街道行政处罚权。为了保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草案还完善了行政处罚程序,并明确了行政执法责任。值得一提的是,草案对于行政处罚的程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包括公示、全程记录、细化法制审核程序以及完善回避制度等。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草案特别规定,为了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行政机关对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行为,可依法从重处罚,并可以简化程序。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灵活性。
自十八大以来,众多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提出修改行政处罚法的议案、建议和提案。与此有关方面也纷纷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这些声音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响应,最终促成了此次行政处罚法的修改,并被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这是一次真正的集思广益、立法为民的体现。未来的行政处罚法将在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