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对腓特烈二世恨得咬牙切齿,他却不动一兵
十字军第四次东征后,拉丁帝国的建立带来的是耶路撒冷圣地的破败与民众的反抗。尽管教会反复号召新的东征,响应者却寥寥无几。于是,一场荒诞的宗教闹剧上演,声称只有纯洁无瑕的儿童能获得神的保佑,他们将是解放圣地耶路撒冷的奇迹之源。于是,数万儿童在1212年被裹挟着踏上了东征之路。由于旅途的艰辛和缺乏照顾,许多孩子无法承受而悲惨离世,幸存者则因商人的贪婪被贩卖为奴。
随着匈牙利国王安德鲁二世的加入和奥地利公爵的支持,十字军再度集结于达尔马提亚港。他们的残暴行径遭到了东方人的强烈反感,尤其是叙利亚徒,他们更愿意与和平共处。十字军在东方遭遇前所未有的冷遇,其行动变得毫无意义。安德鲁二世意识到此次东征可能再次无果而终,于是决定撤军回匈牙利。
十字军并未因此气馁,他们转而进攻埃及商业城市达密伊塔。尽管围攻数月,却无法攻破这座拥有三道城墙和坚固防御设施的城市。城内发生饥荒,守军面临严峻考验,最终不得不主动撤离。十字军进城后,展开了一场烧杀抢掠的狂欢。
攻克达密伊塔后,十字军又转向曼苏拉,却遭遇出师不利的困境,营地被暴涨的尼罗河水淹没。士兵趁机切断其退路,粮草短缺、士气低落的十字军被迫议和,狼狈撤出达密伊塔,逃回欧洲。
这次失败在德国引发了一场风波。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将责任归咎于腓特烈二世,因为他即位时的承诺未兑现。格列高利九世愤怒地称腓特烈二世是的敌人并将其逐出教会。腓特烈二世对教皇的指责不予理会,他直接和阿克的埃及苏丹谈判。当时,埃及苏丹正与大马士革总督激战,无法应对腓特烈二世的进攻。于是双方于1229年缔结了条约,苏丹将耶路撒冷及巴勒斯坦的一些城市交给腓特烈二世。腓特烈二世则承诺支持苏丹对抗敌人并尊重信仰。
腓特烈二世凭借其政治手腕和智慧斡旋,未动一兵一卒便获得了利益。第六次十字军东征虽未通过武力取得胜利,但却以政治手段成功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