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思过的故事
在遥远的西汉昭帝时期,燕人韩延寿,这位东郡(今山东郓城)的前太守,以其卓越的治理才能和深沉的智慧,赢得了民众的深深敬爱。他的行政风格独特且富有成效,他善于倾听部下的建议,积极采纳良策。在东郡的三年里,他的号令严明,决断迅速,使得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东郡成为全国治理的楷模。
当韩延寿调任左冯翊(今陕西大荔)的太守时,他选择了低调开场,前几年的地方巡视一次都没参与。尽管部下多次建议他下去巡视,了解下情,他总是婉拒,他有自己的理由——他相信各县的长官能处理好事务,督邮也能明辨是非。他选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深入思考并优化治理策略。
当春耕时节到来,韩延寿不得不进行一次巡视。当他刚抵达高陵县(今陕西高陵),就遇到了一对兄弟因争田之事找他告状。这件事触动了他的内心,他深感自责,认为是自己的责任没有尽到,未能教化百姓,导致骨肉相争。于是,他决定闭门思过,深刻反省自己的过失。
韩延寿的举动深深打动了那对兄弟,他们由互争变为互让,主动前来请罪。韩延寿深感欣慰,以酒肉热情款待,鼓励他们知错能改。这件事让百姓和官员们更加敬重他,冯翊再也没有争讼之事发生。
树大招风。身居要职的韩延寿在朝中遭到了嫉妒与陷害。被扣上“狡猾不道”的罪名,他遭受了斩首的刑法。行刑那一天,官吏和老百姓数千人送别,场面感人至深。
韩延寿的故事传颂千古,他的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汉书韩延寿传》记录了他的生平事迹。他推行礼义,注重礼教感化,择善行施,公正清廉。他坚决反对名为视察、实为敛财的恶习,以廉洁名世,被称为“循吏”。他将“治民犯错”归结到“治者”之过而闭门反省,那些推过揽功的官吏应无地自容。也许,他是吹起“问责之风”的第一人。
当我们犯错时,应该像韩延寿一样反躬自省、闭阁思过,而不是不思悔改、文过饰非。我们应该勇敢面对自己的错误,检查自己的过失,并争取大家的帮助。韩延寿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奇技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