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二候土润溽暑 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
盛夏的守护:大暑节气的防备与理解
随着大暑的来临,酷暑难耐,许多人选择前往清凉之地以避暑气。因为在这炎热的天气里,人们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中暑,中暑后的身体往往会气虚血亏,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应该提前做好防备,准备一些降暑饮品,不仅开胃增食,更能舒解心情。
大暑节气,正值二候,其特点为土润溽暑。这一时节,空气中弥漫着湿热的气息,降雨频繁,土壤和空气湿度大,温度高,农作物在这时候疯长。正如闻一多先生在《大暑》中所描述的那样,园中的丝瓜爬上了树,小葫芦吊在藤须上巍巍颤。溽暑带来的湿热,让人心生烦躁,仿佛两头猛兽无情地侵蚀着人的愉悦和健康。但农作物旺盛的生长态势,又让人对生活充满期待。
除了这些自然特征,大暑节气在民间还有着丰富的习俗。它还有一个别称——三伏天,因此许多民俗文化与此相关。古人在伏天有烧伏香、饮伏茶、晒伏姜的习俗。烧伏香有治病之功效,人们还会借此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饮伏茶则由多种中草药煮成,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晒伏姜则是将生姜与红糖混合后晾晒。
值得一提的是,大暑期间的空气湿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远超我们的想象。过多的雨水导致空气湿度升高,而湿度过高会使人体散热困难,导致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头晕恶心等症状。研究指出,最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相对湿度范围为40%至60%。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呼吸道病毒的生存力增强,因此在秋冬季容易感冒,甚至新冠病毒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下传播性更强。为了保持健康,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室内空气的湿度在适宜的范围内,如通风、适当运动、多喝水等。
大暑期间虽然天气炎热、湿度高,但只要我们做好防备、了解这一节气的特点,并遵循民间的一些习俗,就能守护好自己的身体,享受这个盛夏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