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在内蒙古调研时强调 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牢固建
新华社报道,4月14日,德国网消息(记者孙铁翔)从内蒙古自治区传来新闻动态。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近日在此进行了深入调研。他着重强调了民族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了对于民族工作的深入理解和贯彻实施,必须紧紧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工作的指示精神。
汪洋强调,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需要我们深刻把握。他提出,要牢牢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核心思想,稳固树立对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和宗教的正确观念。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努力解决民族领域的深层次问题,以切实维护和巩固内蒙古自治区的“模范自治区”荣誉。
在调研期间,汪洋率领的调研组深入呼和浩特、包头、通辽和锡林郭勒等地,开展了广泛而详尽的调研。他们在党政机关、城市社区、农村牧区以及各类学校、科研机构和文化单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访问。与各级干部、专家学者以及各族群众进行了“一对一”访谈,并听取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活动旨在更好地理解民族工作的实际状况,寻找改进和优化的途径。
汪洋指出,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最大背景。他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我们需要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的研究,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认识到我们的疆域是共同开拓的,历史是共同书写的,文化是共同创造的,精神是共同培育的。也要认识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他还强调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生命力,指出这一制度符合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所有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地方。自治地方在行使自治权的必须确保国家宪法法律和政令的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性。也要对民族政策进行完善和调整,做到与时俱进。
调研期间,尤权陪同汪洋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工作。此次报道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文体,深入解读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民族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对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