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统一三国后的生活 奢侈成风纵欲过度被掏
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县人,乃晋宣帝之孙、晋文帝之嫡长子。他于公元265年至290年在位,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这位伟大的君主统一了分裂的局势,结束了黄巾之乱以来的分裂局面,使得晋王朝得以建立并稳固。
司马炎曾担当中抚军之职,然而其父司马昭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群臣的强烈反对下,司马炎于公元265年五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逝世,享年五十五岁。随后,司马炎继承昭的相国、晋王之位,不久便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
在统一国家之后,司马炎开始着手改革。他大肆分封宗室为王并赋予兵权,以避免曹魏因过度压抑宗室而导致的皇帝孤立被权臣篡位的问题。他颁布泰始律令,命杨济、王濬等人伐吴。公元280年,吴国投降,孙吴灭亡。
统一后的司马炎似乎认为天下已经无事,开始撤除州郡的守卫兵,实施占田法与课田法,以期与民生息。但令人惊讶的是,司马炎的血统中似乎天生带有残忍、贪婪、好色的兽性。他曾在公元273年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灭亡孙吴后,他又将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宫女纳入后宫,使得他的后宫规模达到万人。
司马炎的纵情声色和奢侈生活导致他的身体状况日渐下滑。由于缺乏励精图治的决心和措施,朝政开始荒疏,奢侈成风,官僚黑暗,腐败盛行。在他的晚年,司马炎的生活更是极度奢侈腐化,公开卖官,宫中姬妾近万人。这些行为给朝廷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司马炎虽在个人感情上优柔寡断,但在史料中仍被称赞为英武果敢。他一生共有26个儿子,其中长子司马轨夭折,次子成为事实上的长子。虽然朝野皆知司马衷的痴愚,但按中国的继承人法则,他仍被立为太子。
司马炎在位二十多年,曾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他在政治制度上沿用了以来的分封制,这严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巩固。再加上他晚年的奢侈腐化生活,西晋王朝的灭亡加速。晋武帝去世不久,西晋王朝就发生了长达1 6年的战乱,加上天灾不断、瘟疫流行,广大劳动人民开始大批死亡或流离失所,“太康繁荣”的盛景不再。
晋武帝司马炎是一位前期能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的君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然而后期他热衷于安逸享乐,以致荒淫无度,君臣赛富。“前明后暗”是对他最为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