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对曹魏政权虎视眈眈,为何到曹叡死后才

奇闻异事 2025-07-10 11:14www.178959.com奇闻奇事

公元249年,一场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洛阳悄然展开。年仅十八岁的少年,肩负着家族的期望,离开繁华的洛阳,前往高平陵进行扫墓仪式。一直对权力虎视眈眈的司马懿,终于趁此机会发动兵变,一举架空了曹氏家族,从此曹魏的军权政权全部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那么,为何司马懿这位足智多谋的人物,要等到死后才发动兵变夺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寻其中的原因。

首先要明白,虽然司马懿成功夺得了大权,但他也已经是步入晚年了。对他自身而言,此时夺权的意义已经不大。这一切都是因为时机未到。为什么要说时机未到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魏明帝曹叡的限制。曹叡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他在军事、政治、人才管理和情报方面都不亚于司马懿,对司马懿的监视和限制十分严格。曹叡在位时,虽然重用司马懿,但一直知道父亲和爷爷对司马懿的忌惮,因此一直约束限制着他。曹叡对司马懿的态度忽冷忽热,需要时重用,不需要时则闲置。这使得司马懿虽然表面上地位显赫,但实际上一直无法接触到曹魏权力的核心,无法独掌大权,自然也无法发动兵变。

第二,朝廷上的局势。在魏明帝曹叡在位时期,曹魏的旧臣如曹魏第一猛将等人仍在,宗族重臣如曹真、曹休等人也能起到限制司马懿的作用。司马懿在朝廷上不得不隐忍。曹叡死后,虽然曹魏的旧臣已经死得差不多了,但是曹爽这位辅政大臣排挤司马懿,夺去他的实权,使得司马懿一度被架空。曹爽独揽大权后结党营私、得罪众人,并加大了对外征讨力度却未能取得胜利,使得伤亡惨重。这引起了朝廷群臣的不满,司马懿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第三, 外敌没有得到足够的削弱。在曹叡时期,蜀国和吴国的实力仍然强大,司马懿不能轻易发动兵变夺权,以免给诸葛亮等外敌可乘之机。随着石亭一战削弱了东吴的实力并铲除了内部敌人曹休,以及张郃在战争中战死等事件后,司马懿不仅赢得了稳定的时局支持发动兵变而且内部能够制衡他的人越来越少这无疑为他发动兵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着蜀国和吴国实力的削弱司马懿终于可以安心发动兵变夺取大权

综上所述司马懿在曹叡在世时夺权的时机并未成熟只能隐忍等待时机而曹叡身死后时机成熟司马懿终于成功发动兵变夺取了大权他的行动可谓是占尽天时水到渠成。

上一篇:为什么休伦大学学院评价那么高?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59.com 奇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奇事,奇闻怪谈,奇秀网,奇闻异事,灵异事件,未解之谜,猎奇八卦,历史解密,科学探索,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