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京山苏家垄发掘出高等级墓葬及大规模冶铜
在湖北京山苏家垄遗址,一场规模宏大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该项目的负责人是湖北省博物馆馆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他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专家以及京山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的工作人员共同合作,自2016年至2017年对该遗址进行了深入的考古研究。这个遗址中的墓地已经清理了106座墓葬和2座车马坑,墓葬保存得相当完好,几乎没有被盗的痕迹。更令人惊奇的是,已经发现了超过500件的青铜礼器,其中有铭文的青铜器多达50余件,这些铭文涉及的历史资料极为重要。
其中,大型墓M79和M88被确认为曾伯桼及其夫人的墓葬。大家都熟悉的曾侯乙,实际上与曾伯桼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根据历史年代推算,曾伯桼应该是曾侯乙的先祖,时间早了约300年。在曾伯桼的墓葬中,多件铜器上刻有铭文“曾伯桼”,其中一件曾伯桼壶上的铭文“克逖淮夷”引人关注。其夫人的墓葬中,铜器上也有“陔夫人芈克”等重要铭文。这些铭文之多,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中极为罕见。
不仅如此,这次考古发现还揭示了苏家垄遗址是一处包括墓地、居址和冶炼作坊的曾国大型城邑。特别是发现了大规模的冶铜遗存,这些遗存的具体年代可以追溯到两周之际至春秋早中期之际。方勤介绍道,这次考古发现的铜矿炼渣遗迹分布广泛,面积达70万平方米,初步研究显示,这些铜渣主要来源于当地的铜矿。目前,已经发现了一座炼铜炉,炉址附近还发现了与墓地同期的陶片。在诸侯争霸的时代,铜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对于祭祀和战争都至关重要。掌握铜资源意味着拥有了建立强大势力的基础。此次发现的冶铜遗存、出土的铜锭以及厚重的青铜器,都与曾伯桼铜器上的记载如“金道锡行”(铜锡之路)等资料相互印证,为我们揭示了曾国青铜器从冶炼、生产到流通的整个过程,为曾国青铜器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更引人注目的是,方勤认为苏家垄遗址可能是曾国的都城。随着出土的文物中如克逖淮夷等铭文的发现,证实了曾国曾经控制淮夷(我国东部的黄淮、江淮一带)的历史事实。这些考古发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曾国的强大,也为我们揭示了周代物质文化面貌最为明晰的诸侯国之一——曾国的真实面貌。关于苏家的更多信息,请关注奇技网频道获取更多图文考古资讯。(原文标题:图文考古发现曾侯乙先祖娶了楚国芈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