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到八道弯买房安居全家 那时的北京房价值多
身处喧嚣的大都市,人们对房子的依赖与眷恋,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是因为现代生活的实际需求。与当下房价飙升的现状相比,民国时期的北京,房价尚未被炒得火热,普通工薪阶层想要购房并不容易。尤其对于想要扎根北京的“京漂”来说,拥有一套房产,尤其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仍然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
以鲁迅为例,这位文学巨匠在北京的居住历程,可谓是一部房子变迁史。从初到北京的绍兴会馆,到后来的八道湾、砖塔胡同,再到阜成门内的西三条,每一次搬迁都见证了鲁迅与北京这座城市的深厚情缘。
鲁迅在北京的这段时间里,一共换过四个住所。当他初到北京时,收入不高,只能住在绍兴会馆这样的免费场所。但随着收入的增加,他开始有了购房的打算。1919年,他看中了八道湾的一栋大房子,花费了3500两银子。这所房子宽敞,坐北朝南,三进院落,还有书房、庭院等。鲁迅在这里创作了众多名篇,如《阿Q正传》等。
即使周氏兄弟收入颇丰,由于家庭管理和经济压力,生活依然紧张。鲁迅与周作人兄弟最终失和,鲁迅不得不另觅住处。他先后租住了砖塔胡同和阜成门内的西三条旧屋。尽管这些房子都不如八道湾豪华,但却是鲁迅在北京生活的真实写照。
鲁迅在阜成门内的西三条旧屋居住期间,这里成为他的文学圣地。他在那里创作了《野草》、《华盖集》等作品。尽管遭到一些文人的批评,他仍自嘲这所居处为“绿林书屋”。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那时的北京房价究竟如何?以鲁迅购房的实例来看,一所像八道湾这样的大房子需要3500两银子。而现在的北京房价早已水涨船高,让人望而却步。对于当下的“京漂”来说,想要像鲁迅那样在北京安家落户,确实是一种挑战。
更多关于北京房价的历史变迁和鲁迅的居住历程,都在奇技网等待你的关注与。让我们一同走进历史的长河,感受那些时代的变迁与人们的情感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