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84.96万亩农作物受灾
山西农作物受灾情况严重
近日,从山西省应急管理厅传来消息,山西因持续洪涝灾害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84.96万亩。这一灾害波及全省11个市,受灾人数高达175.7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的人数也达到了12.01万人。为了应对灾害带来的损失,山西省正在积极开展农业“双减双抢”工作,即减少灾害损失、减少农作物损失,抢收农作物、抢种冬小麦。
与此山西省财政厅联合多个部门紧急拨款5000万元,用于支持受灾地区的救灾工作,包括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期生活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等。这笔资金还将用于支持农田水利设施修复、恢复农业生产所需的物资材料以及对水毁工程和设施进行抢修等工作。
与河南的暴雨农作物受灾情况相比,山西的受灾情况同样严峻。长时间的积水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在低洼地块和泄洪区,部分农作物甚至面临绝收的困境。
全球农作物价格近年来持续飙升,包括巴西的大米和玉米。这一趋势对全球食品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尼日利亚等国家的食品价格已达到多年来的最高水平,导致大量人口陷入贫困。在此背景下,全球粮食价格指数持续上涨,凸显了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种子行业面临着市场集中度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种业,我国种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十四五”规划将生物育种产业纳入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种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人们对农作物种植要求的提高,种子行业将面临高产、高普适性和抗病(虫)性强优良品种的市场需求。
未来,种业发展方向将是节肥节水节药,高产优质多抗,全程、全面机械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作物种业需从源头抓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未来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全球化浪潮的经济形势下,国内种子企业或科研院所需要提高与跨国种业公司的抗衡能力,以应对国外种业公司的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