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打击匈奴、开疆拓土,司马迁为何对他没
谈到这个话题,人们的思绪仿佛被牵引至一个遥远的时代。那是一个英雄辈出,历史翻涌的时代,而霍去病,无疑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他在这个时代的人心中,普遍评价似乎并不尽如人意。
一曲民谣在街头巷尾传唱:“生男莫喜,生女勿悲,君不见卫子夫霸天下!”这首民谣背后,透露出人们对卫子夫的复杂情感。能让中国人违背传统的观念,得出“生男莫喜,生女勿悲”的结论,足以看出卫子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显赫。“霸”字的使用,也透露出人们的情感并非单纯的崇拜,更多的是羡慕、嫉妒、恨意,甚至是赤裸裸的敌意。
背后的真相往往并非表面所见。卫家的显赫,卫子夫得到宠幸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支撑来自于卫青和霍去病这一对舅甥。他们凭借自己的战功,如打击匈奴等壮举,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地理范畴。这样的不世之功,却是在后代才逐渐被人理解。在当时的人们眼中,除了前线偶尔传来的胜利消息能带来些许欣慰之外,更多的是兵役、徭役、重赋的苦难。他们对战争并无好感,对战争英雄也没有太多的敬意。
除此之外,卫青和霍去病还有一个难以忽视的身份——他们是外戚出身。在古代社会,凭借裙带关系上位的人往往会受到人们的鄙视。除非他们拥有足以服众的出色才能。卫青和霍去病无疑是有才能的,但如前文所述,他们的才能并不能为普通百姓带来好感。他们受到鄙视也在情理之中。
司马迁作为世代史官,虽然不属于名门望族,但与卫青、卫子夫、霍去病等人的出身相比,仍有一定的阶级鸿沟。再加上司马迁曾因求情而受到残酷的刑罚,作为战争的间接受害者,他对卫青霍去病的好感可想而知。但他仍然冷静地记录了他们的生平与功勋,已经是非常客观的态度了。想要他再为卫青霍去病美言几句,似乎也不太现实。
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对霍去病的评价充满了复杂情感。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他的事迹和功绩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