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手里握着30万重兵 蒙恬为什么会坐以待毙
对于那些对自杀话题感兴趣的朋友们,今天,奇秘网的小编将带大家深入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
岁月无情,即使是功勋卓著的秦始皇,最终也在出巡途中离世。随后,他的离世引发了一系列宫廷斗争,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便是沙丘之变。在这场变故中,秦始皇的遗诏被扣留,公子扶苏和蒙恬等重臣被伪造诏书赐死。
手握重兵的蒙恬,为何没有选择起兵反抗呢?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蒙恬临终前的一番话找到答案。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重,派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这一举动却给赵高等人留下了可乘之机。不久后,秦始皇在沙丘离世。赵高担心公子扶苏继位后自己的地位不保,于是扣留了秦始皇的遗诏。为了篡夺皇位,赵高胁迫丞相李斯发动了沙丘之变。
接到诏书的公子扶苏听从了蒙恬的劝告而自杀,但蒙恬却选择申诉。在被囚禁期间,他依然保持着对秦国的忠诚。最终他还是被赵高以罪名处死。
据司马迁的《史记·蒙恬列传》记载,蒙恬接到使者的通知后,使者告诉他:“您的罪过太多了,而且您的弟弟蒙毅也有死罪。”蒙恬回答道:“自从我的祖先开始,我们已经为秦国服务了三代。我统领着30万大军,虽然被囚禁,但我的势力足以反抗。我选择守义而死,是因为我不想辱没祖先的教诲,也不想忘记先祖的恩情。”
使者告诉他只是奉命来处决他的,无法将蒙恬的话传达给陛下。蒙恬在长叹中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无奈,最终选择了自尽身亡。他在临终前认为,自己可能没有挖断长城下的地脉,这是他最大的罪过。
从蒙恬的临终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秦国的忠诚和对家族荣誉的珍视。他没有选择反抗,是因为他不想违背家族的教诲,也不希望自己的行动违背家族的忠诚。他的选择表明了他的大义和对家族的责任感。他的故事令人深感悲哀和同情,同时也引发人们对权力的思考和对忠诚的敬佩。蒙氏一族为秦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确实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