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导致街亭丢失,他为何这
刘备在白帝城病危之际,将他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蜀汉的智囊诸葛亮。当时,刘备称赞诸葛亮的才智远超过自己,若他的儿子没有帝王之才,诸葛亮可另立贤明。诸葛亮深受感动,誓言竭尽全力辅佐刘禅。刘备在临终前除了托孤之外,还私下对诸葛亮透露了关于马谡的评价——“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众所周知,他一生都在为蜀汉殚精竭虑。尽管他在许多事情上都顺从刘备的意见,但在重用马谡这件事上,他却选择了违背刘备的嘱托。在南中之战期间,马谡作为诸葛亮的参军,因其才华横溢而备受瞩目。而在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却大胆重用了他。
当时,诸葛亮需要一位将领驻守街亭以切断陇道。马谡并没有按照诸葛亮的部署行事,而是选择了登山据守。结果,由于缺乏水源和战略失误,蜀军陷入混乱,最终被张郃击败。马谡的失误导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败。
为何马谡会违背诸葛亮的军令呢?这并非单纯因为上山与不上山的问题,而是源于两人的思维差异。诸葛亮看重的是街亭的固守能为陇西争取时间,而马谡则渴望建立不世之功,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刘备的托孤之言“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对马谡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这句话不仅传入了马谡的耳中,更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马谡自幼胸怀大志,熟读兵书,但这句话却让他在其他将领心中成为一个名不副实的人。
当马谡获得独当一面的机会时,他渴望通过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渴望让那些看不起他的将军们为之一震,真正认识到他的才华。在王平的劝阻下,马谡心中的怒火被点燃。他选择了冒险,违背诸葛亮的部署,试图用自己的策略击败名将张郃。
马谡虽然忠义且有才干,但他更渴望证明自己、洗刷刘备对自己的评价。这种心理驱使他选择了冒险和违背诸葛亮的部署。他的行为虽然带来了失败,但也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在忠诚与自我证明之间,马谡选择了后者,这或许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遗憾。